施工过程中危险点及防控措施1、土建开挖阶段危险点及防控措施【危险点17】误入有电间隔,发生高压电击、感应触电。【防范措施】严格执行保证施工安全的组织术措施,实行专职安全员监护制度,实行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监护。施工地点做好安全隔离措施。长的物件应放倒两人搬运,严禁竖立搬运。【危险点18】风镐使用不当【防范措施】风镐使用时,严禁操作人员直视打击点。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睛和必要的劳防用品。管道连接应使用专用夹头夹紧,以免皮管脱出伤人及触及运行设备。【危险点19】基础开挖未按规定自然放坡,特殊地质条件的深坑施工未采取井点降水措施,基坑边缘违规堆土或其它物品。【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弃土堆高W1.5m、一般土质条件下弃土堆底至基坑顶边距离±1.2m、垂直坑壁边坡条件下弃土堆底至基坑顶边距离三3m的规定,软土场地的基坑边不应堆土。坑边如需堆放材料机械,必须经计算确定放坡系数,必要时采取支护措施。【危险点20】基坑开挖和基础工程施工中,未及时监测基坑及周边条件的变化。【防范措施】应特别注意监测:有无支护结构变形、坑外地面沉降或坑底隆起变形、地下水位变化、及塔机基础、周边建筑物及道路和地下管线等设施沉降及变形等现象,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和处理。【危险点21】挖土过程中土体产生裂痕【防范措施】加强对土体及周边的定期监控,作好记录,及时分析,发现异常,立即停工采取措施。【危险点22】雨后作业前未检查土体和支护的情况【防范措施】雨前对土体和支护进行检查并采取排水、防护措施,雨后作业前对土体和支护情况检查。【危险点23】夜间施工照明、人员换班制度。【防范措施】施工作业现场应配置有效可靠的照明设施。防止疲劳作业,应制定夜间施工作业人员换班制度,保持施工人员良好的精神面貌。2、土建浇灌阶段危险点及防控措施【危险点24】现浇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未经承力计算【防范措施】施工前须编制模板施工专项施工措施。【危险点25】悬空、登高作业无可靠有效的作业平台。【防范措施】悬空、登高作业须搭设可靠的作业平台,并设置必要的护栏。【危险点26】支模、装修、粉刷、砌墙、架子的拆除等各工种进行交叉作业时,可能出现在同一垂直方向上下作业的情况。【防范措施】应尽量避免上下交叉作业。若确有必要,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危险点27】拆除的模板、脚手架等未及时清理,获未按指定位置堆放、木模板有“朝天钉”。【防范措施】现场应坚持安全文明施工,做到工完、料清场地清,并将“朝天钉”及时清除或打弯。【危险点28】拆模后未及时封盖预留洞口【防范措施】拆模后应及时封盖预留洞口,盖板必须可靠牢固,并设立警示标志。【危险点29】模板支撑与脚手架联体、拆模不按顺。【防范措施】模板支撑不得与脚手架联体、拆模必须按顺序进行。【危险点30】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不规范【防范措施】脚手架搭设必须规范,绑扎应牢固,杜绝“探头板”。脚手架的两端、转角处及每隔6-7根主立杆应设支杆和剪刀撑,支杆、剪刀撑、地面三者之间夹角不得大于60度,脚手架高度每隔4m、水平每隔7m处设置与建筑物牢固的连接点。钢管立杆(主杆)间距为2.0m;大横杆间距为1.2m;小横杆间距为1.5m。脚手板应满铺,不应有空隙和探头板,脚手板与墙面距W20cm;脚手板搭接长度应±20cm,接头处应设双排小横杆且间距W20cm;拐弯处的脚手板应交错搭接;脚手板铺设平稳并绑牢,不平处用木块垫平钉牢,不得用砖垫;架子上放脚手板应由2人由里向外顺序进行,作业人应拴好安全带、下设安全网。经施工及使用部门验收合格并挂牌后方可交付使用。拆除脚手架时,必须设置安全围栏确定警戒区域、挂好警示标志并指定监护人,应自上而下顺序,不得上下同时拆除;严禁将脚手架整体推倒;拆下的架材有专人传递,不得抛扔。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正确配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带应挂在结实牢固的主材或物件上,并随时检查是否栓牢,不得低挂高用。【危险点31】脚手架的外侧、斜道、平台无安全防护措施。【防范措施】脚手架的外侧、斜道、平台应设1.05m高的栏杆和18cm高的挡脚板或防护立网,在临街和靠近带电设施处应采取封闭措施。【危险点32】拉结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