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麦子》教案[设计过程]一、读读议议————给孩子一袋“可爱憨厚”的麦子1、自读第二小节,分组讨论。①小猪看到这袋麦子后,有什么表现?(重点突出“开心”“喊”等词语,强调阅读中的两个“!”)②小猪是如何处理这袋麦子的?(重点突出“迫不及待”、“吃光”等词语)2、练习读第二小节,读出自己的体会与理解。(引导体会小猪的高兴劲及迫不及待的样子)3、默读第六小节后,讨论。①当土地爷爷来到小猪家,小猪怎么说了?(试着揣摩小猪的语气)②你以为小猪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③假如你是土地爷爷,你会怎样评价小猪呢?4、对比读第二、六小节,同桌讨论。①你喜欢小猪吗?说说你的想法。②试着给这袋麦子取个好听的名儿。(可爱的麦子、充满活力的麦子、憨厚的麦子等)二、划划想想————给孩子一袋“勤劳节俭”的麦子1、划一划。①小牛看到麦子后,有哪些想法?(重点突出“保存”、“慢慢吃”等词语)②小牛拿到麦子后,怎么做了?(重点突出“透风”“晒晒太阳”等)此处可进行句式训练,“因为……所以……”2、想一想。①土地爷爷到了小牛家,他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②土地爷爷得知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后,他又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围绕小牛的“勤劳节俭”方面)3、小结提问。①是呀!在土地爷爷眼里小牛是节俭的孩子,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品质啊,假如你就是小牛的朋友或邻居,你会怎么夸赞他呢?先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②思考:土地爷爷送给小牛的是一袋什么样的麦子?(勤劳的麦子、节俭的麦子、美好的麦子等)三、说说演演————给孩子一袋“能干聪明”的麦子1、说一说。情境一:土地爷爷给小猴送了一袋麦子,小猴高兴地收下了这袋麦子。小猴就把麦子摆放在院子里,看了又看,嘴里还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好麦子,好麦子……”情境二:土地爷爷看了小猴的粮仓,直夸小猴能干聪明。小猴非常谦虚地说:“我只不过做了一件最普通的事情”。接着小猴将自己种麦子的经过翔实地告诉了土地爷爷……2、演一演。①小猴子种麦的经过。(突出小猴的辛劳)②土地爷爷来小猴家的前前后后。(突出土地爷爷的年龄、语气及心理活动等特征)③小猴在家里接待土地爷爷的经过。(突出小猴的神采奕奕及聪明劲)3、演后组织说话训练。①你喜欢这聪明、能干的小猴吗?说说你的想法。②你打算给这袋麦子取个什么名字?(聪明的麦子、能干的麦子、智慧的麦子、创造的麦子等)四、悟悟写写————给孩子一袋“永远”的麦子1、悟一悟。课文学完了,相信这三个人物在你心中一定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这三袋麦子也会带给你更多的启示。那么,在你心目中,究竟拥有了一袋什么样的麦子呢?可爱憨厚的?勤劳节俭的?聪明能干的?还是?2、写一写。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悟动笔写下来,要求表达出自己的真切感受。3、教师总结:或许这是一袋可爱憨厚的麦子,或许这是一袋能干聪明的麦子,或许这袋麦子里有可爱,有节俭,也有聪明,或许这袋麦子就蕴涵着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思想,或许,或许……。但无论如何,他应当成为我们心灵的麦子,成为我们精神的麦子,成为我们共同的永远的麦子。《三袋麦子》课堂实录2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是认识不写。3、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二、教学重点:能学会生字。三、教学难点:能掌握写钢笔字的要求、写好生字。四、教学准备:小黑板上准备词语。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爱听童话故事?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板书:土地爷爷小猪小牛猴)。快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送了一份礼物——一口袋麦子。一年后,当土地爷爷再去拜访小猪、小牛、小猴时,却看到了三种大不相同的情景。那倒底是怎样的三种情景呢?我们一起来(板书:三袋麦子)齐读课题,注意“子”读轻声。(让学生知道“子”在不同地方的读音不同。同时强调“麦”的写法,与“表”区分。)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二、初读课文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