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1、概述1.1矿区水工环勘查工作的基本任务⑴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⑵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质量和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⑶评述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的建议。1.2勘查工作阶段划分及其工作程度要求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阶段划分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对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勘查阶段可简化或合并。⑴普查阶段:结合矿产普查进行,对于已进行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的地区,其资料可直接利用或只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大致查明工作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⑵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为矿床初步技术经济评价、矿山总体建设规划和矿区勘探设计提供依据。⑶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质环境,为矿床的技术经济评及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1.3勘区水工环勘查的工作程序⑴接受任务⑵收集资料,现场踏勘⑶根据任务书、勘查阶段及有关规范,编写勘查设计书(方案)⑷设计(方案)报(审)批⑸按审查批准的勘查设计书逐步开展野外测绘、物探、钻探、试验等工作⑹勘查中需要变更设计,应按报批设计的有关程序进行⑺接受主管部门或委托单位的监督和野外验收。2⑻进行室内资科综合整理,编制图件,编写勘查报告。⑼成果上报主管部门和委托单位,经审批后交付使用。⑽原始资料与成果报告建档、归档,并接受资料主管部门的验收。1.4主要参考规范⑴《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⑵《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范》(DB43/T304-2006)⑶《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T14158—93);⑷《水文地质手册》(地质出版社,1983年8月);⑸《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2月);⑹《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021-2001)2、矿区水文地质勘查2.1勘查范围的确定勘查范围宜包括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当水文地质单元面积过大时,应包括疏干排水可能影响的范围。2.2矿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内容⑴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详细查明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区域地下水对矿区的补给关系,主要进水通道及其渗透性。⑵详细查明矿区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范围、埋藏条件,含水层的富水性,矿床顶底板隔水层的稳定性。着重查明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渗透性、水位、水质、水温、动态变化以及地下水迳流场的基本特征,确定矿区水文地质边界。⑶详细查明对矿坑充水有较大影响的构造破碎带的位置、规模、性质、产状、充填与胶结程度、风化及溶蚀特征、富水性和导水性及其变化、沟通各含水层以及地表水的程度,分析构造破碎带可能引起突水的地段,提出开采中防治水的建议。⑷详细查明对矿床开采有影响的地表水的汇水面积、分布范围、水位、流量、流速及其动态变化、历史上出现的最高洪水位、洪峰流量及淹没范围。详细查明地表水对井巷充水的方式、地段,并分析论证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提出地表水防治的建议。⑸调查老窿的分布范围、深度、积水和塌陷情况,大致圈定采空区,估算积水量,提出开采中对老窿水的防治建议。3⑹对有热水、气(有害气体,下同)的矿床,应基本查明热水,气的分布、压力、温度、梯度、流量,大致查明热水、气的来源及其控制因素,有害气体成分及其浓度,地热盖层的厚度,热异常区的范围、温度及热水、气对矿床开采的影响。2.3矿区水文地质复杂程度划分2.3.1划分依据根据主要矿体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关系,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地表水与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程度,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的富水性、导水性、第四系覆盖情况以及水文地质边界的复杂程度,进行复杂程度划分。2.3.2复杂程度划分⑴简单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