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三疑三探反思在运用“三疑三探”过程中的反思从2007年开始,我县在教育战线上推广了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先是理论的学习、测试、接着是专业的引领,名师的引路,再接着是人人试上此模式的课,一直发展到现在,不仅要求本县的老师会上此模式的课,而且还辐射到中原地带。使临近的县市的同仁络绎不绝的来西峡窗口学校参观学习。也使西峡一批一批的年轻教师成为名师,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如今”三疑三探“已作为西峡的教育名片而声誉中原。作为一名普通的而且年过半百的就是虽然觉得这套新的模式易学,但不易操作,课好备,不好上。自己虽然也随着大气候,听课试讲,但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对于“三讲与三不讲”不好把握,对于升级版的小组合探时间把握不好。对学生质疑再探是一个薄弱环节。对于学生的编题指导不够到位。总之对学生过多的包办,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小看了学生创新能力。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科学”,自己走出去听了西峡名师的课,也听了本镇和本校名师的课,自己觉得非常完美、无可挑剔。然后让其他教师一评,也有许多不足,所以对于本人而言,应尽量得多阅读文本,多看“三疑三探”教学光盘。多听骨干教师的课。力求在教学中少一些失误,多一些亮点。也许是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在实施新模式的教学环节中,学生质疑问难的品质没有形成。这从传统的心理特征看,只要是封闭保守,不愿表达,多顾虑他人的褒贬,以谦虚为美德,不敢张扬自己的个性。这实际上是我国的教育制度及教师本人的原因。“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大脑中没有问题这是教育的悲哀,也使教师在教学中的败笔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所以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物理学家牛顿在苹果树下坐发现苹果落下来,他就问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不第1页共2页落在别处呢。于是经过研究,发现了地球引力。所以在近年实施“三疑三探”过程中,质疑再探环节自己基本上在走过程。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变现在学生只学“答”不学“问”得状况。真正实现从教师“教学”到“教学生学”的思想转轨,实现学习方式由单一接受到发现创造的根本改变,实现由传道授业走向人才的催生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为创新型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目标。一句话教师必须转变角色,转变教育观念。总之,虽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自己应在认识不足的情况下不断学习,力求做到与时俱进。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