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增刊2003年11月石油实验地质PETROLEUMGEOLOGY&EXPERIMENTVol.25,Sup.0Nov.,2003文章编号:1001-6112(2003)S0-0578-04有效烃源岩下限指标初探饶丹,章平澜,邱蕴玉(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摘要:有效烃源岩下限标准是大家长期争论的问题,各界学者在评价有效源岩时采用的有机碳下限标准各异。本文从有效烃源岩的概念、限制条件着手,从国内外油气勘探的发现入手,以大量国内外已发现油气田(藏)已知的有效烃源岩统计数据为依据,结合源岩成熟度参数,提出有效烃源岩评价标准是:灰岩有机碳含量\0.3%;泥灰岩有机碳含量\0.5%;泥岩有机碳含量\1.0%;油源岩成熟度上限指标Ro[1.5%;气源岩成熟度上限指标Ro[4.0%。关键词:有效烃源岩;下限指标;统计数据;评价标准中图分类号:TE122.1文献标识码:A1有效烃源岩概念有效烃源岩是指经可靠油源对比所证实的能提供工业性油气聚集的烃源岩。将/充分的排驱效率0(从母岩的初次运移)与生烃效率同时并列为/有效烃源岩0的必要条件,特别强调源岩对油气成藏的贡献。我们将现今经油源对比已为各油气田(藏)所证实的烃源岩称为有效烃源岩,如我国东部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下、沙四上(对应层位核桃园组核三段、阜宁组阜二、阜四段)有效烃源岩是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南阳油田及江苏油田众多油气藏陆相油气的主力供源层;将至今尚无油气田(藏)证实其有效性的有效烃源岩称之为潜在烃源岩,如东部老油区中生界(J-K,含局部T3)潜在烃源岩、南华北诸盆地上古生界潜在烃源岩(C-P)等等。作为有效烃源岩,确定其有效性时,要点在于要强调其/生成和排出的烃类足以形成商业油气聚集0,这种强调是必需的,因为油气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所进行的研究应围绕油气藏的勘探与发现;若不强调/生成和排出的烃类足以形成商业油气聚集0,则所得到的烃源岩定义只具有理论意义,不具实用价值,因而有效烃源岩的评价应强调工业性。2有效烃源岩评价标准有效烃源岩评价中的焦点是采用什么样的有机质丰度下限?它关系到什么样的岩石是有效的烃源岩?有效烃源层有多厚?有效烃源层的分布面积和体积有多大?早在20多年前Jones(1978)就指出/使一个潜在母岩变为有效母岩必须之有机碳最低含量,并非是一个常数,它取决于许多其它变数而变化很大0[1],也即在理论上,不同盆地、不同沉积环境、不同有机质类型、不同成熟度的源岩应具有不同的有机质丰度下限,但在实际工作中,为操作方便,常采用统一的有机质丰度下限。为了保证足够的生烃量和充分的排驱效率,有效烃源岩必须具备相应的有机质丰度(及其类型、成熟度和有关的物理、化学条件)。对于有机碳的下限值,Jones认为是2.5%。主要依据世界上大多数重要油藏都产自总有机碳\2.5%(重量)的母岩,而且,其范围经常超过10%。这里可举出很多实例,如北海北部基梅里迪安、阿尔及利亚志留系、加利福利亚上中新统、普拉德霍湾区的白垩系黑页岩、中央大陆的巴肯和伍德福德、西西伯利亚中生界等等0。Momper、McAuliffe、Barker等学者大多倾向于\1%这个有机碳下限值[2-4]。他们指出含收稿日期:2003-06-16;修订日期:2003-09-09.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项目(P00002-03).作者简介:饶丹(1966)),女(汉族),四川乐至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0.5%~1%有机碳的潜在母岩,虽然也可生成一定数量的烃类,但这样的母岩往往不能形成有效的/自我排驱机制0$$如有效的压开缝隙,/三度空间干酪根网0的形成,由孤立油滴合并形成的/烃孔隙中心网0等。潜在母岩中实际上只有其中一小部分才/真正参与充分排驱0,/也许大多数石油母岩系实际上是非生油岩0。我国大部分学者所提出的有机质丰度下限明显低于国际标准,认为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为0.1%~0.2%,现场勘探部门广泛采用的碳酸盐有机质丰度下限为0.1%;而海相泥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为0.5%,与陆相(湖相)泥质烃源岩相同。表1是国外一些典型勘探实例,能够形成商业油藏的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碳一般平均都在0.5%以上,多数大于1%,并且不论其平均值高低,都存在有机碳>2%的优质烃源岩,且作为有效碳酸盐岩烃源岩的岩石基本都为泥灰岩、泥质灰岩,纯碳酸盐岩的例子较少;英国的一家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