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拉理论深长量计算4T=Nsinα+Fcosα=N(sinα+μcosα)当角度α与摩阻系数μ都不变时,增大拉力T,N必然增大,因此,钢绞线必然与夹片沿T方法移动,以达到新的平衡。因此,量测千斤顶活塞行程应进行修正。2、直接量测钢绞线的伸长量的方法(简称“直接法”)。即在工具锚外侧的钢绞线上做标记,做为量测的基准。如图3所示。使用这种方法有一个优点:不论经过几个行程,均以此来量测分级钢绞线的长度,累计的结果就是初应力与终应力之间的实测伸长值。但也有两个缺点:一是量测不方便。二是钢绞线在受力时,端头有发散现象,对钢绞线的伸长量有影响。通过实践,采用自制的标尺,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如图4所示,标尺为铝制的方条,长约10cm,宽高约为25mm,上留一直径约10mm的圆孔,圆孔上有固定螺丝。张拉时,用铝条的圆孔套住钢绞线,并拧紧螺丝,做为标记。既量测方便又解决了端头的发散现象。注意标尺应尽量装在远离钢绞线端头的位置。通过这个装置,量测的伸长量与理论值相符。三、实际伸长量的测定(一)几个伸长量(回缩量)概念在说明实测伸长量的测定原则之前,说明一下几个伸长量与回缩量的概念。1、工作长度的伸长量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中,目前常用的千斤顶的工作锚位置分前夹式和后夹式,我们使用的是穿心式千斤顶,后夹式的,张拉时钢绞线在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较长,如图1所示。一梁端工作长度一般是指在张拉千斤顶装入钢绞线后,从工具锚锚板中心至工作锚锚板中心的距离。即工作长度=千斤顶长度+锚厚度。其伸长量可以通过计算得出:ΔL工作长度=PL/(ApEp)。该值一般按理论计算取值。2、工作锚具钢绞线回缩量该值理论上,一般取6mm,用来计算锚上的张拉控制应力及衡量实际测量回缩量精度的标准。目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以使用YCW型液压千斤顶为主,该千斤顶与工图4直接法量测装置图3直接法量测方法5作锚接触处,设有一块限制工作锚夹片在张拉过程位移的限位板,钢绞线在张拉时工作锚夹片跟随钢绞线的拉伸,向后移动至限位板凹槽的底部,对钢绞线失去约束,当千斤顶将钢绞线张拉至设计控制张拉力,在回油放松钢绞线的瞬时,钢绞线弹性收缩,工作锚夹片跟随收缩向锚环孔内位移,随即将钢绞线锚固,这就是工作锚锚塞回缩的全过程。工作锚锚塞回缩位移后,将引起钢绞线张拉力的减小,减小量及补偿方法见后述。张拉完毕卸掉千斤顶后,在工作锚处测量工作锚夹片在锚杯处的外露长度C2,当预应力钢绞线由很多单根组成时应每根量测,取其平均值,一般至少测量三处,千斤顶限位板凹槽深度已知为C1,则工作锚锚塞回缩量C=C1-C2。工作锚锚塞回缩量除与锚具硬度等有关外,还与钢绞线直径有关(后文有述)。工作锚回缩既影响伸长量,又影响张拉应力。一般该值通过工艺试验后选取一个经验值,参与实测伸长量计算。3、工具锚具钢绞线回缩量依据张拉过程的观测,工具锚端夹片张拉前经张拉操作人员用钢管敲紧后,在张拉到10%σk时因钢绞线受力,夹片会向内滑动,张拉到20%σk时,夹片又会继续向内滑动,这样通过测量千斤顶的伸长量而得到的10%-20%σk的伸长量比钢绞线的实际伸长值长1-2mm,若以10%-20%σk的伸长量作为0%-10%σk的伸长量,那么在0%-20%σk的张拉控制段内,钢绞线的伸长量就有2-3mm的误差。从20%σk张拉到100%σk时,钢绞线的夹片又有2-3mm的滑动,按最小值滑动量计算单端钢绞线的伸长量就有3-4mm的误差,两侧同时张拉时共计有约6-8mm的误差(误差值的大小取决于工具锚夹片打紧程度)。工具锚锚塞回缩量的量测:在钢绞线开始张拉,当千斤顶张拉力,达到钢绞线张拉至初始拉力(设计控制拉力的10~15%),已把松弛的预应力钢绞线拉紧,此时应将千斤顶充分固定,精确量取从千斤顶工具锚板外露端面至钢绞线外露端头的长度B1,当千斤顶张拉力,达到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设计控制拉力时,再量取从千斤顶工具锚锚杯外露端面至钢绞线外露端头的长度B2,工具锚锚塞回缩B=B1-B2。当预应力钢绞线由很多单根组成时应每根量测,取其平均值进行计算,最少不得少于三根。此回缩的出现仅对张拉伸长值的计算有影响,对张拉力量测没有影响。(二)实际伸长量计算方法1、以钢绞线在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