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层锚杆在抗浮结构中的应用何宝林(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武汉!"##$#)(%&’()*+,-.(/&)’%/0’*1.’0203+&4’50’&&)0’56&705’89&7&*)2/:’7(0(.(&,;./*’!"##$#)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土层锚杆在抗浮结构中的应用,提出了土层锚杆在工程实践中的设计及施工方法。并通过基本试验及验收试验等现场实测数据和测试曲线进行分析论证,说明土层锚杆在抗浮结构中应用是可行和可靠的,并且是经济的。关键词土层锚杆抗浮结构锚固体覆盖层!"#$%!&$!"#$%&%’(#)*(+,-.’$*"’&%%/#.&*#+)+0$+#/&)."+((+,0+(&)*#10/+&*$*(-.*-(’2!"’,’$#3)&),.+)$*-(.*#+)4’*"+,&*’)3#)’’(#)3%(&.*#.’&(’$-33’$*’,2!"(+-3"*’$*&),&..’%*&).’,$#*’4’&$-(’,,&*&&),%/+**’,.-(5’$%(+5’*"&*#*#$&0’&$#6/’&),(’/#&6/’,’5(#.’&),7#*"/+7.+$*2’()*+%,#8+#/&)."+((+,9)*#10/+&*$*(-.*-(’9)."+(6+,:;+5’(/&:’(一、工程及地质概况福州市第<水源供水工程日供水规模为远期=#万>"?@,近期"#万>"?@。其中叠层池为<层,上部为絮凝沉淀池,下部为清水池,共!组,每组外围尺寸为$
C<,池高FB"E>DFBF#>;下层池高为!B#E>,沿池体纵向设E道变形缝,每组分为=块,共,地下水位高程为$GB!#>,清水池内底高程为$=B=E>,底板厚!E#>>,壁板厚!##>>,顶板厚"E#>>,总平面布置如图$。图$总平面布置示意为了适应清水池内导流墙灵活布置以满足工艺要求,下层清水池采用无梁楼盖,上层为敞口水池,计算时取单跨横向截条进行内力及配筋计算,抗浮计算以局部抗浮控制。本工程位于福州市区东北鼓山南坡的园中村,整个厂区地形呈东北高、西南低走向,地貌单元属低山残丘之缓坡地带,地面高程约在$GB<#>D<$B$#>之间。工程地质情况如下:第$层耕土,含植物根系,局部为杂填土或素填土,层厚约#B!D#BE>。第<层淤泥及淤泥质土,软塑D流塑状,含大量有机质等杂物,局部含薄层砂,部分区域有,层厚约#B!D#B=>。第"层粉质粘土层,呈可塑D硬塑状态,含少量碎石,层厚约#B!D#BFE>。第!层碎石混粉质粘土层,中密状态,碎石孔隙中充填砂和少量粘性土,层厚约EB。第E层砂质粘性土层,呈可塑D硬塑状态,含不等量石英质砾、砂等,层厚约$。第=层为强风化花岗岩,厚度较大,未揭穿。叠层池底板座落在第!层碎石混粉质粘土层上,该层承载力标准值0,底板底高程为$=B<##>,相差约"B<>水头,因此抗浮成为本工程设计时重点考虑的问题。二、方案的比选与确定解决抗浮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增加结构自重,降低该区域地下水位等,但增加结构自重的方法,J4%:KL,M9N%MN94,O-B<<##<或投资大或增加施工难度或不能很好地满足工艺要求,而给使用带来不便。若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则需要设置地下水导水系统及地下水收集井,并要求顺地形排出,以达到降低地下水位满足池体抗浮要求,这样不仅要增加相应工程造价,而且一旦导流系统堵塞等异常情况发生,将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本工程未考虑以上!种方法,而是提供以下!种抗浮方案供业主选用。图!横断面第一方案由于叠层为!层,结构本身自重可抵抗到"#$!%&水位。因此,只要能保证上下两层最低水位之和!"$!&或测得池外地下水位在"#$!&以下时,空池即可满足池体抗浮要求,而不需其它任何工程措施。因此,考虑在上下层池体内不同部位设置水位探测器,测定上下层最低水位,叠层池外周设地下水位观测井并放置水位探测器,将这些数据传送到中央控制系统,通过设定相关程序进行报警。为了更安全起见,可设定上下池水位之和""$’&或池外地下水位!"($)&时进行初级报警。上下池水位之和等于"$!&或池外地下水位达到"#$!&时进行紧急报警。通过测定池体内外水位变化情况,业主可以合理安排叠层池的检修时间,以保证池体安全。但由于业主担心存在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而未采用该方案。第二方案采用抗拔锚杆抵抗地下水浮力,为适应工艺要求,下池采用的是无梁楼盖结构体系,取第一单元结构布置图如图*所示。由图*所示,局部抗浮最不利点是跨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