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的讲话: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参考讲话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氢弹功勋、一个名字曾绝密28年的人——于敏,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熟悉这个名字,追慕他的事迹,会让我们走向崇高、走出小我、追求大我。不管如何尘封,不管怎么样绝密,祖国永远不会不记得那些热爱祖国、为祖国作出奉献的人。于敏院士说:“我们国家没有本人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这种为国家和天下计的大胸怀、大境地、大格局,值得我们去学习。首先,我们要学习他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他总是把本人所从事的工作与国家、民族给予的使命严密地联络在一起。他经常对同事讲,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不管我们是考虑宏观的开展战略依然每个工程的详细技术细节,都必须为人民负责,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同学们,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当今国际竞争的本质是以经济、科技为根底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青年学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担,要像于敏院士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及早培养责任和担当认识。其次,我们要学习他治学严谨,工作一丝不苟,从事科研,犹如“庖丁解牛”。于敏院士对物理科学各个分支的知识都有极为深化的理解,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因此然”。他对物理科学各个领域的根本规律都特别明白,不但理解其应用范围和条件,还能融会贯穿用来娴熟地处理实际咨询题。他经常讲到,面对一个有待研究的复杂物理咨询题,首先要进展分解,看看到底有哪些要素妨碍它的运动变化。关于所观察到的现象要来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功夫。同学们,说到学习中的严谨细致大家都不生疏,但是详细到一些小事情、小细节的时候我们是否一直如一呢?比方“上课不迟到”是最最少的要求,课后习题必不可少是最根本的要求,考试成绩公平公正和真实是最严格的要求,我们是否做到了呢?第三,我们要学习他为人随和,爱好广泛,严于律已,淡泊名利。据于敏院士的一位学生说,尽管他平时讲话不多,但思维敏捷,考虑深化,对一些严重咨询题总能多方深化考虑,往往具有独到的见解,年轻人都喜爱和他聊天,讨论咨询题。1954年,在开展有关《红楼梦》咨询题的批判讨论时,大家还发觉他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也颇为浓重,对《红楼梦》相当熟悉,甚至连章回标题都能背得出来。业余时间还能在乒乓球台旁常常看到他的身影,他的球艺当时在科研所里也依然名列前茅的。说到这里大家也一定特别惊奇,一个研究核物理学的院士竟然也有这么深沉的文学功底,事实上周围的例子也有特别多,比方近两年我校考出的两位省理科状元郭蔚佳同学和李腾飞同学,都拉得一手好二胡,而且热爱诗词经典和世界名著。而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太多的网络低俗文化,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也日趋严峻,阅读减少,急躁自然而生。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同学们,一个人,有了“安专迷”,练就“高精尖”,才能成就“高大上”。《吉诃德先生传》一书有言:“我的丰功伟绩,值得浇铸于青铜器上,铭记于大理石上,镌于木板上,永世长存。等我的这些事迹在世上流传之时,幸福之时代和幸福之世纪亦即到来。”成大事者当有此境地。同学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荣耀和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烙印。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个人梦只有与中国梦相连相通,个人计只有放在天下计的大棋盘里,梦想才能成真,格局才能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