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类高校专业人才培育目标1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再认识1.1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的关系搞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核心。人才培养规格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可以说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合理结构)是体现高等教育本质特征的两个不同的重要方面: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与总方向,是对高职教育的质的规定,是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规格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具体化。只有准确把握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正确设计好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只有正确把握了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正确定位,做到健康和谐发展,真正实现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职业教育的贡献。因此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好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1.2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般认识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正确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首先必须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阐述。总体上看,培养目标是基本一致的,而其内涵在不断丰富,日益明确,而且越来越接近职业教育的要求。从20世纪80年代的职业大学到以后的“三教统筹”(即普教、职教、成教协调发展)办高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大同小异,即培养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性人才”或“实用性人才”、“高技能专门人才”等。比较典型的表述有:1.2.1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积极推进现有职业大学的改革,努力办好一批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的高等职业学校。”1.2.21995年8月,原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一类专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培养目标是在生产第1页共7页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人才。这类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将已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管理和运作工作。这类人才一般称之为高级职业技术人才。”1.2.3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这个文件首次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定位问题,而对高职人才的定位,突出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1.2.42002年8月24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1.2.52003年底党中央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高技能”人才的概念,把培养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全党人才工作的范畴,把培养技能人才作为实施人才强国的重要内容。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周济部长在200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提出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出,“中等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高等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必须明确高职培养的人才就是应用型白领、高级蓝领,或者叫‘银领’人才,是高技能专门人才”。1.2.6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诚信、敬业、有责任意识、遵纪守法,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从以上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上来看,虽然表述不同,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并呈现出发展性的特点。这是因为,教育的培养目标客观上体现了它的社会功能与性质。通过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表述进行归纳,可以看出,虽然表述不同,但有着以下几个共同第2页共7页要素:1)高职培养的人才类型是实用型、应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