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卷第6期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1No.62004年12月JOURNALOF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Science&TechnologyEdition)Dec.2004[文章编号]167129727(2004)0620582204松辽盆地深层古前陆盆地地层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收稿日期]20042072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3005)、四川省构造地质重点学科建设基金(SZD0408)、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03ZQ0262046)及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基金(2200336)联合资助项目[作者简介]李忠权(1965-),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石油构造地质研究工作.(E2mail:lizq@cdut.edu.cn)李忠权1萧德铭2侯启军2潘懋3郭冀义2冯志强2任延广2朱德丰2(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3.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摘要]松辽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特大油田、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非海相沉积盆地。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松辽盆地深层存在一套早中生代(T3-J1+2)含煤和火山岩的古前陆盆地沉积。这套地层的发现对松辽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特别是天然气勘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松辽盆地;深层;古前陆盆地;地层特征;油气勘探[分类号]TE121.1[文献标识码]A松辽盆地有无早中生代(T3-J1+2)地层沉积,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东北地区(包括华北大部分地区)自二叠纪末地槽褶皱回返造山之后,直至早侏罗世,一直处于隆升剥蚀状态,没有三叠—早中侏罗世地层沉积。但近年来,吉林省区调队在汪清、双阳等地,发现了一套不整合在石炭—二叠系之上,厚达1439~2464m的地层,其中产植物化石,经南京古生物所鉴定,属晚三叠世;在那丹哈达岭地区发育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蛇绿岩及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早期的构造2沉积混杂岩。辽宁区调队在林西一带,在原定为晚二叠世地层中也发现了三叠纪化石。由此可见,东北地区在某些地域是存在晚三叠世沉积地层的。郭成铠(1985)曾推测在松辽盆地深凹陷中有可能也赋存三叠纪地层,只是由于中侏罗世末燕山运动的改造,其盆地性质多属残留盆地,原型盆地已很难恢复。1松辽盆地早中生代地层出露特征1.1松辽盆地东侧根据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成果东北区区域地层(王友勤、苏养正、刘尔义,1997)可以发现,在松辽盆地东侧,从晚三叠世开始,就零星发育一些陆相盆地沉积,如长春南部的双阳盆地、九台县的卢家盆地和磐石县的烟筒山盆地。其特点是:(1)这类盆地一般均叠置在晚古生代裂陷槽上(具叠合盆地性质)。(2)盆地呈近EW和NW向的线状残留小盆地形式出现(具残留盆地性质)。(3)均坐落在槽台边界上(即造山带与前陆之间),受深大断裂控制(具有前陆盆地性质)。现以双阳盆地为例,将松辽盆地东侧晚三叠-早中侏罗世地层沉积特征介绍如下:a.大酱缸组(T3)不整合于晚古生代地层之上、早侏罗世板石顶子组之下,由一套湖沼相的砾岩、砂岩和粉砂岩夹煤层组成;厚度大于1000m。建组剖面上部火山物质增加,常有晶屑凝灰岩和凝灰质砾岩出现。大酱缸组地表出露有限,在吉林省磐石县烟筒山盆地也为一套湖沼相含煤沉积,厚达千余米。在吉林省桦甸县的白水滩、东丰县的小四平也发现了一些晚三叠世地层。b.板石顶子组(J1)板石顶子组仅出露于双阳盆地南部板石顶子东,大酱缸至柳树河子北部一带,面积约7km2,厚312~654m,主要为一套由粗至细的碎屑岩组成,产植物化石。c.太阳岭组(J2)主要出露在吉林省双阳盆地太阳岭、裤裆沟及柳树河子一带,面积10km2,厚182~794m。由砾岩、中细粒砂岩夹粗砂岩、薄层砾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产锥叶蕨2拟刺葵植物群化石。1.2松辽盆地西侧在松辽盆地西侧,有不少早、中侏罗世沉积地层分布。据调查,早、中侏罗世陆相含煤和火山岩的碎屑岩地层主要分布于漠河盆地、海拉尔盆地、二连盆地、松辽盆地中的白城地区、大兴安岭南段及西坡地区,其空间展布特征表现为主要集中在两个带上,其一是北自漠河经海拉尔至二连(NE-NNE向),其二是西起二连东经开鲁至辽源(NEE-近EW向)。岩性大体相同,为火山岩2含煤岩系沉积。从岩性特征和分布状况来看,明显受古构造控制,特别是受内蒙地轴北侧东西向深断裂和海拉尔-二连北东向深断裂的控制,推测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的深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