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2.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如:教室的座位、课间操站队、放学路队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二、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认识数对。(2)、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3)、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为: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并掌握数对的含义教学难点: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四、说教法和学法: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共同特点,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是设计本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五年级学生与中低年级的学生相比,他们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方面能力更强。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一下几种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对学习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问题意识。(2)合作学习法: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每位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五、说教学过程:前苏联教育家提出:数学不应是数学结论的教学,而应该是数学过程的教学。新课标也特别强调知识建构的重要性。因此,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4个教学环节。(一)、活动引入,揭示课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从一个找朋友的活动开始。学生在班上都有自己最好的朋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在作业纸上写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学生写,教师巡视,从中找到典型的板书在黑板上。可能出现以下说法:第二排第三个、第三排第二个、从左往右数第三竖排第二个,从右往左数第四排第二个、从前往后数第二排第二个从后往前数第三排第三个等等。对于这些说法让学生选一条来猜猜他的朋友是谁,学生一般会猜后两个的居多。师: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我们好像都不能简单的表述一个人或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吧?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1、、用列与行确定位置。师:现在同学们请看大屏,我把它简化了一下,将它弄得规规整整的,你能写出张亮的位置吗?课件出示张亮只在一列和一行中的位置后提问:我们一般习惯从那边起?师:我们先说从左起或从右起,或者先说竖排是不是都可以锁定张亮的位置?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很麻烦?所以说了,只要肯开动脑筋总得想办法解决和简化这个问题。这不,人们就规定了:竖排称为列,横排称为行。从左往右依次是第1列,第2列„„而从前往后依次是第1行,第2行„„师:现在你能用行和列来表示张亮的位置了吗?预设:第三行第二列、第二列第三行师:这两种说法都能表示位置,但说法却不同,我们的目的是让说法和点都能一一对应,因此,人们又加了一个规定:用列和行来说明一个人或一个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列,再说行,这样就统一了。【设计意图: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明确行列排列规则,为下面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师:你能说一说在班里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