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电子教案——(三)年级(语文)学科(上)册学科:语文班级:三(7)授课人:王天华时间:2014年11月24日课题20一幅名扬中外的化课型略读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3、培养自学能力。重点难点1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课前准备阅读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知识信息;预习课文。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三学小组目标教情境导入1、师: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什么叫“名扬中外”?2、(课件欣赏)说说自己的感受。3、这幅画叫什么名字?你对他有多少了解?(生自由交流与习资料)学法流程三学小组目标教学法流程预学目标任务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互学合作探究1课文将怎样向我们介绍这幅古画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指名分段读文,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4、自由读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简单地标注在文字旁边。交流点拨1.揭题,提出希望学生自学读懂课文的要求。2.检查预习成果,出示本课新词,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3.用自己的话说说“名扬中外”的意思,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就是指《清明上河图》,并板书。4.结合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5.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果:同学们真会学习,你们已经预习中把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学懂了。能读好它吗?齐读第一小节。评学评价拓展1.进一步交流,了解有关《清明上河图》的知识.2.总结本节课全班小组学习情况。练测反馈熟读课文,把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知识讲给家里人听。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3.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三学小组目标教学情境导入1.看课件《清明上河图》的摹本,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自己看后的体会。2.老师激趣: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法流程三学小组目标教学法流程预学目标任务1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互学合作探究1.默读2-5小节,对照图画找一找课文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2.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3.交流感悟,随机2-4小节。交流点拨1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2、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3、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4、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