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的战略思想,把握人物形象。3、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许多篇目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左传》简介•长勺之战是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同自己争做国君而兴师问罪,企图吞并鲁国扩张领土,是大欺小、强欺弱的非正义战争。而对鲁国来说,则是抵御侵略、保卫国家的正义战争。•当时的形势对鲁国很不利,不仅鲁国弱小,军事力量对比悬殊,更因为当权者鲁庄公,准备迎战,却准备不足。由于鲁国危险,所以曹刿挺身而出,主动要与鲁庄公“论战”。背景介绍要求:1、读准字音,声音响亮;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曹刿刿请见见•肉食食者谋之•又何间间焉•肉食者鄙鄙•弗弗敢专也•小惠未徧徧•小信未孚孚•忠之属属也•公与之乘乘•齐师败绩绩•下视其辙辙•夫夫战,勇气也。•望其旗靡靡guìjiànshíjiànbǐfúbiànfúshǔchéngjìzhéfúmǐ读一读写一写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解释下列各句中红色的字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将鼓之(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遍及、普遍)(虚夸,夸大)(实情)(为人所信服)(赐福保佑)(击鼓)2、辨析古今异义(1)牺牲玉帛(2)小大之狱(3)再而衰(4)忠之属也(5)可以一战今义:为正义事业献身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古义:案件古义:第二次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古义:可以凭借(两个词)今义:监狱今义:又一次今义:忠诚今义:表示同意(一个词)3、翻译下列句子。(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判断句)(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虽、情)(3)何以战?(倒装句)1、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完成图表,并据此复述课文。请见参战问战论战2、曹刿问鲁庄公何以战,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对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评价的?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取信于民××√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前论战战后论战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抓住进攻的最佳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抓住追击的最佳时机——“辙乱旗靡”之时军事上要善于把握战机。曹刿:在政治上:深谋远虑(有卓越的政治远见)在军事上:把握战机(进攻、追击)--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小心谨慎(有高超的军事才能)庄公:在政治上昏庸无能在军事上急躁冒进(远谋)(鄙)对比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有爱国之心和责任感但能虚心纳谏、知人善任本文记叙了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确地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表现了曹刿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