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1一、教材简析《3的倍数的特征》是北师大版第九册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关“倍数与因数”的知识。学生在已经学习“2,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继续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推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2、进展分析、比较、猜想、验证的能力。三、教学思路本节课我紧紧抓住猜想→观察→举证→归纳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经历有效探究的学习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本课设计以下两个大环节:探究深化四、教学过程一、探究这个部分,我为学生提供了四个探究平台:(1)猜想复习:2和5的倍数特征。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2)观察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在百数表中找出所有3的倍数,通过观察否定猜想。借助计数器,在百数表中任意选一个3的倍数,用计数器将它拨出来,并记录下拨这个数用了几颗数珠。再观察记录表,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很快能发现所用数珠的颗数都是3的倍数。当学生的认知出现困难时,借助计数器来讨论3的倍数的特征,直观地降低了学生观察发现特征的难度,使得所学新知更贴近学生的“最近进展区”。假如给你3颗数珠,那你猜一猜在计数器上拨出100以内的数会是3的倍数吗?给出4颗、5颗…….,自己拨一拨,发现了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发现100以内是3的倍数,所用数珠的颗数都是3的倍数,而不是3的倍数,所用数珠的颗数都不是3的倍数。也就是说:100以内的数,假如在计数器上拨它,所用数珠的颗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3)举证我们之前的讨论结论对所有的数都适用吗?学生马上会提出讨论比100更大的数。小组合作:随意想出多个大于100的数,先用计算器算一下,然后记录下来。最后用计数器拨一拨看有什么发现?经过合作探讨,沟通汇报,学生发现在这些较大的数当中,之前的讨论结论依旧适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所讨论的对象范围越广,代表性越强,讨论结论就越可靠。本环节通过“更大的数”和“随意想”两方面,让讨论对象范围更广,培育了学生缜密思考的意识和习惯。(4)归纳现在假如给你一个数,不做除法,你怎样快速地推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呢?咦!我发现有的同学没有用计数器也推断对了,还很快呢!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学生会说所用数珠的颗数其实就是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这种稍复杂的表述方式,由学生在操作中自然归纳得出,突出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深化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从0到9的十张卡片,在游戏中解决以下问题:(1)你能任意选3张卡片,摆出一个3的倍数吗?用你选的这3张卡片,还能摆出不同的3的倍数吗?一共能摆出几个?(2)随意抽取3张卡片,在它的基础上加卡片,使摆出的数还是3的倍数。假如加一张怎样加?加两张呢?三张?……你最多能用到几张?(3)当十张卡片全部用上时,我们就得到了比较大的3的倍数,你能快速去掉一些卡片,让这个数依旧是3的倍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数吗?假如要去掉一张卡片,你怎么做?假如要去掉两张?三张?……刚才的练习有没有给你什么启发?用你们的方法推断下面的这些数是不是3的倍数:36996969336,1827457874。推断数位多的数是否是3的倍数,运用常规方法比较麻烦。如何突破这一难点?通过这一系列的卡片游戏,学生在操作中自然而然地摸索出解题的捷径,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各位老师,刚才我描述的这个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在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过程中不但为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而且也积淀了基本的数学思想:让学生逐步领悟到猜想、观察、举证、归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谢谢!《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2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课是青岛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及2、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根据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本节课的讨论活动中得到不同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