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农村土地流转对策分析供给侧改革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农村经济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国家在支农惠农政策制定下,针对土地承包法规建设,推进土地流转规范化运行上,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明确了土地流转必须依法自愿,明确了土地流转参与主体以转包、出租、互换及股份合作等方式来实现多样化经营和流转的具体职责和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全面探析农村土地流转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和建议显得尤为迫切。1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突出问题1.1产权界定不清导致流转困难重重产权明晰是规范土地流转市场的客观要求,宪法规定“农村、XX县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外,属于集体所有”,而对于集体的划分,有“乡集体”“村集体”及“村民小组”等区别,由此带来的集体权归属问题界定不清,导致土地在流转过程中出现矛盾和纠纷。1.2流转手续繁杂,不规范问题突出从我国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实际来看,还处于低级自发阶段,使得一些土地流转在操作规程及实施方法上存在繁琐及不规范问题。比如一些土地在流转时,涉及农业、国土、水利、林业等多个职能部门的审批,加之国家不同法律、规定间的制约,使得土地流转陷入繁琐囹圄。例如,一些林业用地不得变更其他用途的规定;一些荒山、水域等因法律制约而无法有效配置和利用;一些土地在流转时需要办理大量手续,各部门在审批时又相互掣肘。加之一些农民对农村土地流转法律不了解,对土地流转及土地使用权缺乏相关评估和咨询,导致后期土地使用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延伸出诸多矛盾。1.3缺乏土地流转长效机制土地流转在机制建设上要明确,要具备科学性、制度化、规范化。针对一些农民自发的土地流转行为,因缺乏长效保障机制,使得土地流转中得不到实质性收益,既制约了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又不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比如第1页共3页一些乡镇干部依靠政令来强制农民进行土地流转,而签订手续后又改变土地使用用途,私下与承租者达成某种交易,违背土地流转规程,破坏有序的土地流转秩序。1.4城乡土地制度差异化加大流转阻力针对我国城乡土地设置的偏差,城市土地与农村土地无法实现平等的交换。比如国有用地在征集中,对农村土地的征地资金要低于城市用地,而对城市用地的资金补偿要高于农村用地;对农村集体土地不能进行买卖,而城市居民土地可以自由抵押、买卖;另外,农村集体土地未能纳入统一土地监管体系中,尽管在法律上也对之进行了规定,但实际操作中仍然各行其是,导致农村土地管理数据统计不准确,管理不到位。2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纾解对策2.1逐步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流通市场管理体系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管理,必须要从健全土地流转制度上,规范土地流通市场行为,更好地发挥土地流转的积极效用,为转出方、承租方营造良好的交易环境。同时,针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的监督与管理,要从法律、监督体系完善上来打击和遏制非法交易行为。在土地流转市场管理上,可以运用价格调控机制来引导农村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并引入农村土地经济关系来评价土地价值,协同好土地的供求关系、收益分配平衡。一是要从宏观经济上来调整土地管理机制,严格控制土地“农转非”,遏制土地碎片化,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可持续发展;二是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中介服务,加强对土地流转的信息、咨询、预测管理,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土地流通市场环境;三是加强对农村土地使用权证管理,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证券化管理进程。2.2构建农民自愿原则,合理导入土地定价权由于我国土地流转市场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市场定价要素的缺失,多以乡镇政府来定价,使得农民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加大了农村土地流转风险。因此,要从土地流转政策、定价规则制定上,以法律为保障来保护农民权益;尊重农民的自愿原则,杜绝以行政手段来强制土地流转,破坏农民土地和降低农民收益。另外,要加强对土地流转中土地所有权性质的保护,第2页共3页从经营权、流转权、定价权等独立性上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实现农村土地经济集约化发展。2.3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