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狼图腾》读后感二提起《狼图腾》一书,至今仍感慨颇深。初次听到这个书名依然两年前在网上和友人聊天时,友人强力推荐的。当时只觉得标题挺新鲜。私下猜想大概是写有关狼种群生活的自然类的文章。偶有闲时,便从网上下载到上,每日晚间睡前消磨来读。读着读着,竟慢慢被吸引了。《狼图腾》是一本长篇小说,是作者姜戎三易其稿的心血之作。后经上网查询得知,作者姜戎原名吕嘉民,1946年4月出生,北京人。曾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老师。1967年自愿赴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作品《狼图腾》:1971年起腹稿于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于北京。2003年岁末定稿于北京。2004年4月出版,作者凭借此作荣登“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引发广泛关注。作者姜戎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煌煌五十万言,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草原狼,重新认识了草原,重新认识了我们的历史,重新认识了人类本人。这是一部关于狼的史诗,一部带给人无比震撼的纪实体小说。文章看似写狼与人之间的故事,实则反映的是人性与狼性、狼道与天道,人类与自然,人类生存信仰等方面的咨询题。内在道理耐人寻味。书中几十个狼的故事有机连接,一气呵成。情节曲折紧张,场面宏大奇妙。有大青马英勇镇定地独闯狼阵,幸运于狼口脱险;有蒙古女人和九岁小孩与狼徒手搏斗,生擒恶狼;有蒙古猎人坐山观狼群设伏击杀黄羊,而从中渔翁得利;有石圈里的飞狼之谜的惊人推断;有狼群与军马惨烈的生死决斗,同归于尽;有白毛风和蚊虫的天灾人祸,生死存亡;有草原狗和草原狼的你死我活,不共戴天;有人与狼的殊死比赛,相存相依;有作者千辛万苦喂大的小狼,狼性不改,渴望回归自然的非凡的命运和悲壮一生……最后,作者道出了本人对小狼的忏悔,对蒙陈旧人的忏悔,对草原的忏悔。震撼了我们如今已经不会轻易感动的灵魂,让我们在读过之后不由自主地产生无尽地思索。狼,原与狗是一家,但它比狗少了奴性,多了野性。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不顾尊严地向主人摇头晃尾。铮铮的傲骨,绿莹莹的闪着狡黠目光的双眼,四根令人闻风丧胆的狼牙,黑、灰或白的并不好看的毛色,强而有力的四肢和尾巴,就构成了一匹驰骋草原狂野不羁的狼的形象。狼,最凶狠的武器确实是它的上下四根狼牙,假如没有这锐利的狼牙,狼所有的英勇、强悍、智慧、狡黠、凶残、贪心、狂妄、雄心、耐心、机敏、警惕、体力、耐力,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等一切的品性统统为零。狼牙,是狼的一切,是狼的命。狼,尽管凶残,但是母狼却是母性最强的动物之一。能够为了小孩放弃猎物,能够为了小孩饥肠辘辘,能够为了小孩不惜一切甚至是舍弃生命!狼,又是团结的,非常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展。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即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却仍然镇定自假设,阵形不乱。狼,月下长啸,无比凄凉,它的内心是孤单的、野性的。就算一个人把它从小养大,给了它再多的付出和关爱,它最后依然会毫不留情地离你而去。毕竟,自由才是狼的最高生存主旨。狼,它们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扯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继,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条也毫不畏惧。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王者。苍狼面前,谁与争锋?通过阅读此书,我们理解了狼性,也就会明白为什么成吉思汗的铁蹄能够扫荡千军万马横跨欧亚大陆,就会明白中国近代屈辱的百年历史的成因。狼为什么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这是每一个有危机感的民族应该认真考虑的咨询题。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温良淳厚的思想已深深地扎进我们心中,忍让、谦和成了中华民族的主流。经历了几千年此文化的陶冶,我们的民族一度堕入了颓靡,无知与愚昧在过去不断充满着我们的内心,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也因而卧睡千年,毫无进步。我们崇尚的汉文化虽不断延绵至今,但此中却无数次遭到草原民族的攻击甚至是侵占。而草原民族正是在与狼的抗争中,不断强健起来。狼的智慧与精神和中国民族的懦弱与落后,构成了鲜明的比照。过去的中国是落后的,这是由如羊般软弱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