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本人才疏学浅,到如今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质量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养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如今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陶冶,我感到特别的幸运。《弟子规》,是清代李毓秀依照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么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粗浅易明白的文字里却包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关于教育青年儿童,更对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养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确实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陶冶。《弟子规》一书深入地训导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构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适应;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根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根本的语言及行为标准。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适应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适应、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根本性的适应和现象,而这些适应和现象能够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明白,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适应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如何做好,人人都清晰。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小孩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事实上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尽管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尽管历时长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入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陶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加强本人的审美底蕴和人文认识都是特别有益的。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本人是一场深入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本人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本人身体力行,领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学习的过程确实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本身产生妨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特别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妨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认识中遭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确实是要把圣人教导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涵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四周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如此,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特别简单,但确实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由于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明白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第一做人要明白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弟子规》第一章,确实是《入则孝》,其感恩表达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敬父母的根本要求,但我却有特别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本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劳累的父母幸福的生活。往常和本人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本人的父母诉说,想想本人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怀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