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19月亮上的足迹教学目的①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②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③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才能。教学重点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理清思路,理解登月知识。课前预备老师可带着学生参观天文馆,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学生能够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神奇》、《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能够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材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预备。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初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叙的预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明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宏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能够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夜幕星空的画面,提咨询:自古以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限的遐想,因而,就有了许许多多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和不朽的诗篇,你能举一些例子吗?①讲解“嫦娥奔月”的故事:漂亮的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羿的妻子,她由于偷吃了长生不老丹就飞进了月宫。她住在广寒宫里,捣药的玉兔和砍伐桂树的吴刚陪伴着她。嫦娥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就会步出广寒宫,眺望人间。这个漂亮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月球构造的一种特别朦胧的认识,也能够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②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儒勒·凡尔纳(1828~1905)生于法国南特,从小对航海有浓重兴趣,系统地研读过数理化专著,1865年发表了《从地球到月球》,及1870年发表的续集《围绕月球》,这两本科幻小说几乎是现代“阿波罗”登月工程的原始性预演。《从地球到月球》及它的续集,讲了如此一个故事:法国探险家米歇尔·阿当建议造一颗名为“哥伦比亚”的空心炮弹,并乘坐它到月球去。巴比康,米歇尔和尼丘尔船长在炮弹里装了温度计,气压表,月理图和枪支弹药,又随身带上两只狗和几只鸡,乘坐由270米长的大炮发射的炮弹出发,但在途中遇到流星而偏离轨道,在离月球4500千米处绕月飞行。三位探险家利用绕月飞行的时机,细心观测了月球的相貌,最后因炮弹速度越来越快而脱离了月球的引力范围,从而进入了地球的引力圈,终于溅落在太平洋,三位月球探险家被美国军舰救起遭到美国人民的热烈欢迎。③有关月亮的古诗词:明月几时有,把酒咨询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现在。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月亮是如此神奇,人类是如此向往,那么什么时候人类能真正登上月球,实现飞天梦呢?现在梦想正变成现实,在今天的课堂上,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去感受人类登上月球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和那成功的喜悦。二、整体感知1、学生速读课文,考虑: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约的语言概括(时、地、人、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填表。时间事件进展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进“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火箭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接着上升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开工作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预备登月20日上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3、登月全过程能够分为几个阶段?(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预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老师边复述,边展示图片。)三、研读赏析1、宇航员登月成功后做了哪几件事?学生边速读课文边答复。(①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