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之声》诞生的地方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下,音乐家莫扎特的家乡、奥地利最著名的风景旅游区、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诞生地,一个能够让人做梦的地点──萨尔茨堡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支流萨尔赫察河畔,是奥地利西北部都市,是一个有着传奇历史和诱人风情的陈旧山城。萨尔茨堡(Salzburg)更是著名音乐家莫扎特(Mozart)的家乡,是奥地利最漂亮的城市。只要看过美国电影《音乐之声》,就明白萨尔茨堡。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下,绿草如茵的山坡上,女老师带着小孩们,唱歌、雀跃、奔跑,一曲《多来咪》在山谷回响。这部片子的拍摄外景,就在萨尔茨堡。在去萨尔茨堡之前,我翻阅了非常多材料。非常多去过的游人都在网上留言说:萨尔茨堡是个能够做梦的地点。7月的一天,20摄氏度左右的气温十分宜人,记者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这个音乐之城。我们的旅行车早上八点半才从维也纳出发,一路上参观了瓦豪的奥地利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商LenzMoser的酒窖,林茨的梅尔克修道院,下午就来到了萨尔茨卡默古特。它地跨萨尔茨堡、上奥地利和施泰尔马克3个州,是奥地利最著名的风景旅游区。雨中的月亮湖和圣沃尔夫冈已经让记者深深地沉醉。月亮湖旁的小教堂确实是电影音乐之声中的婚礼教堂。同行的奥地利商务处官员告诉我们,萨尔茨堡最早是凯尔特人(Celtic)居住的地点,后来成为罗马的重镇。696年开场修建最早的本尼狄克修道院(Benedictine),圣伯尼菲斯在此建立天主教区,798年成为地区大主教区。此后到1802年不断在天主教大主教的管辖下。1809年属于巴伐利亚王国,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划归奥地利。萨尔茨在德语中是盐的意思。这个地区的盐矿在历史上不断是重要的经济命脉。现在,萨尔茨堡以旅游业收入为主,占奥地利旅游总收入的20%。晚上我们下榻在萨尔茨堡的NH酒店,边上有一个中餐馆──上海饭店,是一个温州人开的。萨尔茨堡的主要景点在旧城。从酒店走上20多分钟,便可来到萨尔茨哈河边。清亮的萨尔茨哈河穿越而过,慢慢西去。向南岸望去,一片旧城大屋和众多的教堂尖顶簇拥着蒙彻斯(Monchsberg),山顶上,赫恩萨尔茨堡(Hohensalzburg)白色耀眼,神奇诱人。这座白色的赫恩萨尔茨堡,确实是萨尔茨堡市的标志建筑物。赫恩萨尔茨堡地处山岗,海拔三四十米,尽管不高,但地势险要,为城池制高点。据介绍,依山而建的城堡,开工之后,建建停停,停停建建,花了几百年才竣工。楼房四周壁垒森严,工事林立。至今,它是欧洲保存最完好、最大的城堡之一。说起这座赫恩萨尔茨堡,还颇有传奇故事。早在公元7世纪,天主教在葱茏漂亮的蒙彻斯小山上建起一座圣彼得修道院;不久后,作为地区行政管辖长官的大主教将修道院扩建成主教府;其后任为显示势力和抵挡侵略,陆续扩建并在大主教府外围筑起城堡。到公元11世纪,城堡已颇具规模,而山下的城镇也逐步构成。文艺复兴时期,生活奢侈的主教、贵族更重金聘来一批意大利的建筑师、画师和雕塑家,在蒙彻斯山下建起一批教堂和豪宅,建起精巧的雕塑和喷泉。萨尔茨堡地区物产丰富,富甲四方,以致于16世纪时当地大主教决定建一座比罗马圣彼得教堂还要大的教堂。但他的下任大主教大概对建大教堂不感兴趣,只建了一座一般规模的教堂,而把钱拿来修建一座漂亮花园,以取悦他的情妇。这座漂亮的花园,命名为米拉贝尔花园(MirabellGarden),坐落在旧城的河对岸。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萨尔茨堡已是一个音乐艺术文化中心。也许由于这里出过一位天才音乐家莫扎特,所以,萨尔茨堡还有卡拉扬,是一座名副事实上的音乐之城。精致真实的布景中上演着莫扎特的歌剧,大教堂广场则演出话剧《每个人》,古典和现代艺术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千姿百态,群众、滚石、爵士乐在露天和室内剧场中此起彼伏。大型音乐会在这里能够说,一年四季从不连续;晚间穿越在城市的小巷,处处可闻悦耳乐声。难怪人们对这座城市有如此的佳誉:你走在街上,有如踩着琴键。我们踩着音乐的琴键,巡游了粮食胡同、主教官邸、莫扎特故居、广场。晚上,当地旅游局安排了一个最精彩的节目:到赫恩萨尔茨堡欣赏一场莫扎特作品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