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新课标济南的冬天老舍教学目的: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才能。重点难点: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预备: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精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材料,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悟、研读赏析2—5小节。教学设计:一、整体感悟:①导人新课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严寒,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活力和令人向往的暖和。今天,我们就来跟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②老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留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考虑以下咨询题。(多媒体或投影显示咨询题组)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d.文中浸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四人小组讨论)[明确](b.c.d.略)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漂亮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e.不能够。由于“济南的冬天”说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④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比照,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详细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浸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二、研读赏析①研读第2—5小节:学生默读课文考虑:(四人小组讨论)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爱哪一幅,为什么?[明确]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一淡雅。水色——绿。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详细写。c.略三、作业:1、练习:一2、熟读课文,预习5小节——结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①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②拓展延伸:设计济南的导游词一、重点研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咨询题]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一样之处?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明确]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过渡讲解):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由于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讨论明确]a.好似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温和、安闲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答案参考教参第104页)二、体验反思:[提咨询]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风光会如此动人?[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三、拓展延伸:①比拟《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的异同。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纳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②假设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着游客来济南,跟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