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二》教学目的:1、在口语交际的根底上,借鉴本组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方法,即抓住特点介绍民俗,并体会作者的规划谋篇、精确用词、生动表达,完成习作。2、让学生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所包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教学重点:运用本组课文学过的描写民风民俗的表达方法进展写作。教学难点:运用本组课文学过的描写民风民俗的表达方法进展写作。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导语:同学们,我们祖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正像那首歌中唱到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各民族的风俗适应更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这节课让我们接着畅游在这独特的民风民俗中,写下令本人心动的那一页。二、明确题旨1、请同学们以本人喜爱的方式细心阅读教材中的要求,边读边画边归纳,想一想,这次习作要我们写什么?要想写好习作,需要留意哪些事项?2、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归纳、提炼写作要点。(1)内容。①节日风俗: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②特色服饰:各少数民族的特色服饰。③特色饮食:小吃文化、茶文化、待客文化等。④独特民居:吊脚楼、土造房屋、四合院等。⑤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剪纸、皮影、蜡染、脸谱、刺绣等。(2)考前须知。①特点突出,民族特色鲜明。②内容详细,描绘精确生动。③用词精准,表达真情实感。三、写前预备1、导语:同学们,下面老师将带着大家巡游祖国的大江南北,去欣赏不同民族的风情。(播放民族风情图片,配歌曲《等你来》)2、引导学生交流欣赏后的感受,也能够针对画面内容进展补充。3、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哪一种民俗最让你感兴趣,请按一定顺序详细地介绍一下。四、回忆写法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理解了哪些描写事物的方法?分别是从哪篇课文中学到的?2、小组归纳,老师板书。(1)重点突出,详略得当。(2)方法多样,有顺序:修辞手法,如,比喻、反咨询、意味、夸大;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举例子、作比拟、打比方。(3)语言生动,感染力强。五、入笔习作1、你最想写什么?先确定习作标题,再列出写作提纲。(1)温馨小贴士(课件出示):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想拟一个什么标题?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想从哪几个方面进展介绍?③哪一部分内容将作为重点进展详细介绍?(2)学生自主编写提纲,进展简单的修正。2、按所列提纲,说一说本人想如何写。3、尝试写作:前面我们欣赏和交流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能够说,不一样的风俗,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感受,不同凡响的精彩……下面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记下这点点滴滴,让这些民俗的独特魅力在我们笔尖流淌吧!(学生动笔写作)4、老师在巡视中作场外指导。第二课时一、直击目的1、导语:俗语说:“树木不修长不好,文章不改意境少。”这节课我将带着大家对本人的习作进展精雕细琢。2、讨论:你们认为这篇习作应着重表达哪些内容?预设:生1:所介绍的民俗特点要突出,而且要表达鲜明的地域或民族特色。生2:在介绍时要能做到内容详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生3:要能恰当地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或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精确而生动地描绘,最关键的是要表达真情实感。二、修正润色1、自我品读,自主修正。(1)轻声朗读本人的习作,读一读,再品一品:词语用得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畅、生动,表达是否清晰、详细。边读边画出不满意的地点。(2)反复朗读令本人不满意的地点,一边读一边想:怎么样修正?然后进展修正。2、全班交流,集体评改。(1)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习作推荐给大家?请大家边听边考虑:哪些地点给你留下了深入的印象,为什么?哪些地点需要修正?你认为应该怎么样修正?请给出最正确的修正意见。(2)总结前面已交流的几篇习作,有哪些共同的优点,存在哪些缺乏之处?(3)针对大家给出的意见,再次品读本人的习作并进展第二次修正。3、小组合作互评互改。(1)没有在全班交流的同学把本人的习作读给小组成员听,大家进展交流,提出评改意见。(2)交换习作进展互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