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小流”成”江海”——浅谈作文教学中材料的积累河南南阳淅川杨国文摘要: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掌握写作的一些技巧,但在选材时无话可说,作文成为学生最为头痛的一项任务。针对这种现象,文章总结了几种策略,教会学生积累材料。关键词:写作素材;课本;课外阅读;生活现今的语文教学中,最让老师们头痛的就是作文教学。虽然课上将写作方法讲了很多遍,但大多数学生作文时仍然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这就和平时素材积累的不够有很大关系。下面是我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素材的几点感悟:一、从课本中汲取能量学生课内所学习的文章,都是专家们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学生可以从中汲取最强大的能量,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适时的迁移。1、直接引用。例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饱含着在远别的时光里,人们对亲人和朋友的美好祝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以坚定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就像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说明只要心中充满希望未来经充满了光明……像这让值得借鉴的语句课文中数不胜数。2、借鉴写作技巧。例如:学朱自清的《春》一文,选取“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可借鉴他生动形象的语言;学《谈读书》一文中的:“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可学习他严谨的结构和排比修辞的运用;学《故乡》一文可让学生体会闰土和杨二嫂二人二十年来的剧烈变化,学习前后对比的写作手法……在不断的积累中,学生可逐步的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二、从课外阅读里汲取养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只有不断的读书并从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逐渐的培养写作的能力提高写作的水平。这是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熟知的问题,但是又有多少学生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了呢,又有多少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呢。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我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注重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并制定了全面的阅读计划。1、日日摘记:“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自从升入初中,每天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书的阅读活动,让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进行每日摘记。但就像陀思妥也夫斯基所说:“凡是新的事情在起头总是这样一来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我并不想以强制的手段来约束学生,而是以一种游戏的方式将读书活动坚持下去,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之中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所有我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2、周周展示:著名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告诉我们,当个体通过努力克服障碍取得收获,得到肯定时,他的学习动机就更加浓厚。为了展示学生的摘记成果,我在班里设置了以“书海撷英”为名的学习园地每个学生在学习园地都有一小块属于自己的天地,用来展示他们摘记中自己最喜欢的、最想与人分享的部分。每个星期一进行更换,每个学生都设计了属于自己的标记,比如小马同学就用甲骨文中的“马”作为自己的标记,既符合自身的特点又有文化的韵味……它们喜欢谁的摘记就在上面画下自己的标记。这样就给摘记活动带来了趣味性和竞争性。每个周一,学生到校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换摘记和欣赏别人的摘记,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同,他们都在努力的多看书,争取自己的摘记上能留下别人更多的印记。这样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又给了每一个学生展示自己读书成果的机会,也使他们欣赏文章的水平和能力不断的提高。在此过程中,学生摘抄了许多有意义的材料。3、月月交流:在我校的课程设置中,每周都有一节读书课。为了让学生们有充分的时间分享读书的快乐。我们每月都搞一次读书交流会。其中包括很多项目:朗诵美文、推荐图书、读后感……学生都乐于与别人分享读书的乐趣与感悟。在这一过程当中,不仅给学生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