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江海特色基地深化实施素养教育工程资源入园的整体规划,先后有选择地吸引社会有关部门投资共建了青少年廉洁、国防、民防、环境、法制、节水、反邪教、税文化、防震减灾等教育场馆,浓缩了社会教育精华的文化融入了学生休闲、生活、活动的每个细节。3)贴近社会生活实践。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育人的,基地建设必须紧密贴近社会生活实践。为此,我们把基地选址在有得天独厚资源的小洋口地区,多方联动,不断延伸拓展,把大本营外万亩滩涂、洋口新闸、百里风电、国家渔港、海防前哨、烈士纪念塔、围垦博物馆、乡村俱乐部、国际风筝放飞场、南通驾驶人考试场、海上露天迪斯科舞场等多个富含教育意义的活动场所,规划为营外活动阵地,实现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真正使实践活动社会化,道德教育立体化,为南通基地素养教育实践活动的“海文化”特色打好了基础,同时也为基地课程的完善、进展提供了宽阔的空间。系统培训队伍深化挖掘课程基地在理清思路、保持好整体规划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后,其建设的核心问题就集中到两方面:一是师资队伍的职业化,二是实践活动的课程化。勇于探究独具特色的师资队伍培训模式通过不懈努力,基地现已形成一套自己独具特色的师资队伍培训模式,通过法律规范用工、文化营造、素养提升、强化内训、亲手绿化等小事打磨队伍,现在的基地人对学生充满爱,对基地的一草一木怀有深情,经得起困难的考验,完得成艰巨的任务。1)重视独具特色的师资素养的培育。素养教育首先是对老师素养的教育,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是对老师综合创新能力的培育,由于工作的特别性,基地老师必须对孩子的充满爱,有渊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特别能吃苦、特别肯奉献,热爱户外活动或科普创新,在安全方面有强烈的责任心;必须具备一专多能,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天气变化、活动调整、对象变化;必须深刻理解基地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全面进展,尤其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进展。2)重视名师、骨干的培育和教科研工作,重视基地外师资网络的构建。目前,已经形成大学师生志愿者、兼职指导老师、有专长民间艺人的师资网络。3)重视构建队伍进展提升制度。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完善,现在基地已形成对专职指导老师的明确的待遇制度和职业成长目标。目前,基地共有 40 名专职老师,除具备老师资格证书外,经过培训还有心理咨询师 1 人、心理拓展师 8 人、攀岩裁判 2 人、CS 教练 4 人、军训教官 6 人、茶道师 1 人,通过实行“多人指导同一活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