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木兰诗》问题探讨 VIP免费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木兰诗》问题探讨 _第1页
1/4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木兰诗》问题探讨 _第2页
2/4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木兰诗》问题探讨 _第3页
3/4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木兰诗》问题探讨1.唧唧复唧唧(1)叹息声以“唧唧”为叹声,在古人作品里是能够找到不少例证的,如白居易《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张祜《捉搦歌》:“窗中女子声唧唧。”孙樵《兴元新路记》:“朝廷有窃窃之议,道路有唧唧之叹。”但有人觉得,“唧唧”不像叹息声。这是一种不必要的疑心。古汉语的叹词在声理上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噫”“猗”“嘻”“呜呼”“于乎”“吁”“唉”“吓”诸词,声音都比拟高;另一类是“咨”“”“咨”“嗟”“嗟嗟”“啧啧”“唧唧”诸词,声音都比拟低。后一类的字都是一声之转,而“唧”和“咨”古音尤其相近。我们关于“咨”“嗟”是叹息声从无疑咨询,那么关于“唧唧”作叹息声也就用不着疑心了。(鲍幼文《谈〈木兰诗〉的“唧唧复唧唧”》,《语文教学》1957年2月)(2)起兴手法北朝民歌《折杨柳》中有一首,前面六句是“敕敕何力力,女子当窗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咨询女‘何所思?’咨询女‘何所忆?’”《木兰诗》开头六句用的确实是《折杨柳》这六句。古代民歌往往用同样的起兴、比喻,有的词句相近甚至一样(《诗经》中民歌就不乏其例),由于口耳相传,词句一样,容易经历。这不是抄袭,由于题材、内容能够完全不同。《木兰诗》的开头,非常可能也是“敕敕何力力”,经后人改为“唧唧复唧唧”的。“敕敕何力力”没有什么详细意义,像“呀呵嗨”“呀唯子哟”一样,是表声的字。(石声淮《关于〈木兰诗〉》,华中师院《语文教学与研究》1979年第1期)2.“可汗”与“天子”“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但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否则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康苏《从教学角度谈〈木兰诗〉的一些咨询题》,《山东师院学报》1978年第6期)3.“十二”是虚数“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这四句中的三个“十二”与一个“十”字都是虚数。适应上这类数字都表示多的意思。“同行十二年”与“壮士十年归”两句中的“十二年”与“十年”都是说十多年的意思,如作实数理解,前后便矛盾不可解了。“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旨在强调木兰的父亲这次非出征不可。清人汪中作了一篇《释三九》,提出了三、九等虚数的用法法则,把前人有关数字咨询题的考证与争论都搞清晰了。(康苏《从教学角度谈〈木兰诗〉的一些咨询题》,《山东师院学报》1978年第6期)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市买骏马”等句中的“东、南、西、北”便都是虚位而非实指。这里只是夸大地来描述木兰出发前做预备的紧迫情况,照实来讲反而不合情理。下文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的“东”和“西”也是虚位,照实来讲就不通了。这些方位词的连用,非常多是为了造成某种气氛,而非实指。这种“虚位”也和上面所谈的“虚数”一样,是古汉语中的一种适应上的法则。(康苏《从教学角度谈〈木兰诗〉的一些咨询题》,《山东师院学报》1978年第6期)5.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窗”和“对镜”是互文。“理云鬓”和“帖花黄”同是当窗对镜来做的。这种用法在古代诗歌中,特别是在古代格律诗中是常见的。如唐王昌龄诗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确实是一例。(康苏《从教学角度谈〈木兰诗〉的一些咨询题》,《山东师院学报》1978年第6期)“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一说“元魏时禁民间妇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窦忠文《〈木兰诗〉教学中的假设干咨询题》,山西师院《语文教学通讯》1978年第4、5期)6.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1)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无地位的。木兰是一个“当户织”的劳动妇女,代父参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男人能做到的,木兰能做到;男人不能做到的,木兰也能做到。木兰这一英雄形象的本身,确实是对封建社会中歧视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木兰诗》问题探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