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近几年,校园平安事故时有发生,未成年人被成年人操纵卖艺、乞讨、叫卖的现象呈上升趋势,不少青青年沉迷网络不能自拔,青年犯罪呈低龄化趋势,未成年人吸烟喝酒的现象随处可见,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台的。新法有这几个特点:突发事件优先抢救未成年人,禁止体罚未成年人,初次为学生休息时间立法,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将受行政处分,免费或优惠提供“绿色上网”。通过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老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条文及规定,我认识到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树立事业心,加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而,我们老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不记得,本人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怀;以身示范,尊重信任”。热爱学生是老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老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老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老师教书这个职业的详细表现。二、培育老师人格魅力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老师的人格。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标准,又是老师良好人格的品行特征的表达。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社会的标准、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老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紧紧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遭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本人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本人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本人人性的美妙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妙,以本人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他们应是最能以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身作则的人。老师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恪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恪守校纪校规,以榜样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三、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怀保护学生。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疼爱本人的小孩是天性,而热爱别人的小孩是神圣!这种爱是老师教育学生的感情根底,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认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妙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老师只有对本人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决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盛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老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珍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老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快乐扉的钥匙。要把真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老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发奋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然而,老师只有“爱的教育”和“奉献的教育”还远远不够,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才是老师在爱学生这一根底上的开展方向。总之,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养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每一位学生有他本人的人格,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理解,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确信。只有让师爱扎根于育人的土壤,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用爱去和学生沟通,建立起师生间的真诚情感,才会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接受你的教导。因而,我们对学生要真诚相待、真心关爱,用师爱的真情去感染他们、协助他们,用师爱去换取学生的尊重与理解;用师爱去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师爱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