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读《教育常识》有感 VIP免费

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读《教育常识》有感 _第1页
1/1
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读《教育常识》有感何为教育常识?在李政涛教授著的《教育常识》一书中是如此解释的:教育常识确实是有关教育的最根本且简单的事实性的知识与道理。是所有教育者都必须遵照的。读了《教育常识》这本书,让我感触颇多,它让我认识到了教育常识对教育者,对学生的重要性。而以下几点令我感触最深。第一: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在书中李教授援用了苏格拉底的故事:石雕是刻出来的,可苏格拉底的父亲却用了“唤醒”一词给予了石雕灵魂。同样,老师所从事的工作,不是雕刻,而是唤醒。教育所应做的和能做的,确实是激活早已潜藏于灵魂中的才能,把他们变成生命生长和制造的力量。学生不是等待老师雕刻的石头,他们是一颗颗沉睡的种子,老师所需做的只是把他们唤醒,而不是拿着刻刀把他们刻成本人所希望的模样。第二:读透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据。罗杰斯曾经说过: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如何将一名学前儿童转变为一名学生,进而将其塑造成一个全面开展的个体,这是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得出的观点。假如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我们要考虑的是“儿童本身有什么样的根底和条件,能够有助于他们变成学生?”这就要求老师理解学生,读明白学生,读透学生,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而且是详细的学生。读明白了学生的实际状态,教育教学就有了前行的根底。第三:把课堂还给学生。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互动生成的过程,这就说明课堂不仅仅要有教,更要有学。要让课堂回归本原,让课堂充满活力。把时间、空间、权利都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的学习。当时间、空间、权利都还给学生的时候,课堂就从封闭走向了开放,它放出学生咨询题的同时,也放出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制造和学生的差异,归根到底,放出的是课堂的生命活力。在教育这条路上,我们不断在探究,寻求一种合适本人教的方式、合适学生学的方式。对我们而言,教育常识的获得不仅需要发觉和学习,也需要实践与应用。让教育常识重新成为教育的底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读《教育常识》有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