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绘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小姐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是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奇妙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宏大的清亮又新鲜的水流。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观,爱心能为世界制造美妙的将来;爱心是永久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耀,普照人间。二.教学目的:1.知识技能: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通过上下文理解课文的寓意;讲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体会爱心的奇妙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明白得关怀别人,明白得用爱心对待生活。三.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水罐的奇妙变化是学生感知爱心的力量。难点:引导学生感知童话的色彩,锻炼想象力。四.教学实数:两课时。五.教学具预备:本课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1.咨询学生“同学们往常学过或者看过童话故事吗?”教师针对学生的答复做出回应同时再咨询“你们喜爱看童话吗?为什么?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2.咨询学生“教师再咨询大家一个咨询题,每当夜晚降临仰望浩瀚的星空的时候,看到月亮你们会想起嫦娥奔月的传说,那么看到星星,你们会想到什么传说或者童话故事呢?”将学生引到课文中。3.课件呈现作者的材料,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留意现实主义作家的意思:提醒社会上的黑暗面,以此寄予本人美妙的期盼与理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呈现自学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多读并读准字音、字词,把语句读通畅,同时标出自然段。(2)考虑: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标出本人不理解的词语。2.课件呈现要求学生会认的8个生字,先指名读再齐读,留意多音字。3.课件呈现要求学生会写的15个生字,先指名读再齐读,留意个别难写的字的构造。4.课件呈现课文中重点词语,先指名读再齐读,点出学生不理解的词语,让其他学生协助处理,教师进展总结。5.提咨询学生课文大意,然后课件呈现大意,学生齐读。(三)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形象?考虑水罐到底神不奇妙?奇妙在哪里?2.搜集关于爱心的小故事。第二课时(一)回忆复习:1.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默读课文,考虑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形象?考虑水罐到底神不奇妙?奇妙在哪里?(教师总结水罐的五次变化: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水仍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跳出七颗钻石,接着涌出了水流)(二)再读课文,深化感悟:1.读第一自然段:(1)咨询学生哪些词语能够表达水的重要?(所有、干涸、枯槁、焦渴而死)挨个解析每个词语表达的意思,同时用课件呈现图片,协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引导学生想象,水干涸的缘故,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认识。(2)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2.读水罐的第一次变化(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1)咨询学生出现这种变化的缘故?(2)引导学生想象小小姐累到睡着后,会做个什么样的梦?(美梦与噩梦)(3)解析“竟”的意境。3.读水罐的第二次变化(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水仍然是满的):(1)解析“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抓紧”的意境,协助学生体会小小姐的心情,感知小小姐对母亲的爱。(2)咨询学生出现这种变化的缘故。4.读水罐的第三次变化(掉在地上水仍然是满的-银水罐):(1)咨询学生如何这么巧小小姐就被小狗给绊倒了呢?引导学生想象小狗身上可能发生过什么(小狗由于没有水喝,虚弱无力,快要死了,没有力气躲避小小姐)。(2)小小姐被小狗绊倒了,非但没有怪罪小狗,反而还给小狗水喝,这表达了小小姐什么好质量?(小小姐不但深爱着本人的母亲,还用真诚的爱心对待动物,表达出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3)小小姐为什么只分给小狗一点儿水呢?(由于她还挂念着母亲)(4)协助学生总结水罐变化的缘故。5.读水罐的第四次变化(银水罐-金水罐):(1)咨询学生出现这种变化的缘故。(2)解读水罐变化不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