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课文教学目的: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才能。2、理解作者对后主提的三点建议。3、学习融谈论、表达、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4、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解题,导入新课。《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备之子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蜀汉建兴(后主刘禅的年号)五年,诸葛亮为了完成先帝刘备统一全国的大业,预备出师北伐。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平时国事事无大小,都取决于诸葛亮。诸葛亮为了消除北伐的后顾之忧,因而上这篇“表”,希望国内政治清明,后方稳定,使他“北伐中原”的打算得以实现。《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中的杰作,是一篇使人动感情的好文章,其人其文历来为后人所景仰。陆游曾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表,是古代一种文体,是臣下向皇上陈情、请愿的一种奏章。二、指导阅读课文。(一)、正音:疲弊(bì)陛下(bì)恢弘(hóng)驽钝(núdùn)裨补阙(bìquē)行阵和睦(háng)夙夜忧叹(sù)崩殂(cú)妄自菲薄(fěi)陟罚臧否(zhìpǐ)以彰其咎(jiù)(二)、研读第1、2段。1、结合文中注释阅读课文,并补充如下注释:疲弊:比喻国家衰弱贫穷。秋:引申为关键时刻。盖:语首助词,可译为“原来”。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本人。忠谏:忠于皇上的谏言。谏,读,臣下奉劝皇上,向皇上提意见。昭:读,诏示,显示。刑: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刑,受罚。光:名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光大。臧否:描述词活用为动词,奖励惩处,表扬批判。恢弘:描述词活用为动词,扩大发扬。2、指导分析第1段。(1)提咨询: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情势如何?诸葛亮向刘禅提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开张圣听(广开言路)(2)指导辨析词的引申义和“以”的连接作用。复习“以”的介词用法──当“用、把、拿、凭”等意思讲,分析“以”作连词的用法。“开张圣听”目的是“以光先帝遗德”,“以”连接目的,可译为“用”、“用来”。“妄自菲薄”结果是“以塞忠谏之路”,“以”连接结果,可译为“以致”。“以”用作连词,连接的大多是句子,句与句之间有一种逻辑上的关系,在朗读时要留意“读断”。3.指导分析第2段。提咨询:作者在此向刘禅提出的另一条建议是什么?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赏罚清楚4、研读3-5段。1)、补充如下注释:是以:因而,“以是”的倒装。痛恨:痛心,遗憾,要留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因而:表缘故连词,要留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计日而待:时间不长,屈指可数。良实:描述词活用为动词,仁慈老实之人。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远离。都是描述词活用为动词。阙:通“缺”,缺点。2)、作者在此向刘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亲贤臣,远小人”三、小结第一部分。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是治国方针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臣,远小人”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依然正确的,可供借鉴。四、布置作业背诵第一部分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研读第二部分。1、指导朗读6、7段。2、补充如下注释:躬耕:亲身耕种。躬,身体,此处是名词作状语。闻达:声名远扬。庶竭:希望竭尽。庶,读,连词,表希望。驱驰:本义是策马前进,此处引申为奔波效劳。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托付,动词活用为名词,指托付的事情。尔来:从那时到如今。3、考虑:两段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表达的对象以及表达的内容是什么?这两段主要是追叙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抒发报先帝忠后主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6段,作者在表达生平志向、感激的缘故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跟随先帝、为之奔波效劳的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三、研读第三部分。1、朗读8、9段。2、翻译第8、9段。3、课文第8节对后主提出了哪些希望?希望后主严格要求作者本人提出三点希望希望严格要求朝廷诸臣向后主本人提出希望四、写法上的特点文章第一部分主要是谈论,第二部分主要是表达,不管是议是叙都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