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1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中国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2.尝试列表枚举、算术、方程等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培育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4.体会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体会数学的价值。学情分析“鸡兔同笼”题目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题目,一方面可以培育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教材的编排有以下特点:1.教材首先通过富有情趣的古代课堂,生动地呈现了在《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题目,并通过小精灵的提问激发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题目的爱好。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注重体现解决“鸡兔同笼”题目的不同思路和方法。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题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亲历列表、假设、方程等解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教学难点:建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引发思考导语: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游戏老师发现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孩子,那今日我们就带着思考一起走进《鸡兔同笼》,鸡和兔大家都很熟悉了,谁能用数学的语言说一说鸡和兔各有什么特点?瞧,两条腿的鸡和四条腿的兔相遇了,这时候有几个头,几条腿?假如一群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我们要讨论什么呢?看,问题来了。课件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12个头;从下面数,有32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全班齐读)活动2【活动】合作沟通预设生成(一)这个问题课前你们通过自学都有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请你们把自己讨论的收获和小组的同学沟通沟通,等一下大胆地上台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开始吧!(学生沟通)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老师刚才听了你们的沟通,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思维真的很活跃,谁同意第一个上台展示?掌声有请第一个小勇士上讲台给大家沟通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要仔细倾听,随时向这位同学提问。1.生:我是这样想的,假设鸡为0只,兔为12只的时候,腿数为48;当鸡的只数为1只,兔为11只的时候,腿为46,依次类推,当鸡为8只,兔为4只的时候,腿就刚好是32.这样都得出了鸡为8只,兔为4只。请同学们观察分析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鸡兔共12只;鸡的只数在逐一增多;兔的只数在逐一减少;腿的条数也在减少;鸡增加一只兔减少一只,腿数减少两条)追问:腿的条数是怎样减少的?谁的只数变化使腿数减少?反过来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因为鸡和兔的只数是固定的,每增加一只兔子减少一只鸡,腿的总只数就增加2条。)(1)还有哪些同学与他的方法相同或类似?你们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特点?这位同学的这个方法按顺序一个一个列举下来,不容易遗漏,我们取个名字记住它吧!(板书:逐一列举)(2)还有一个同学也用了逐一列举法,为什么有的要用9次找到正确答案,有的只要5次呢?(3)说得真好,你还注意到腿的条数跟实际情况越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近,试的次数会越少,真是好样的。除了逐一列举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4)取中列举和跳跃列举方法的同学汇报,说出是如何确定第一组数据的?计算验证后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调整的?谁还有不同的调整策略?问: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简便、快捷)重点追问:计算验证后发现什麽,怎样想到用这种方法进行调整的?(三)回顾与沟通回顾一下我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首先我们根据已知信息进行尝试猜想,发现腿数不符合实际情况,我们这时要仔细分析然后进行合理调整,这样才能更快找到正确答案。(板书:分析调整)你最喜爱那种列举方法?为什么?谢谢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方法解决这道题吗?(四)继续沟通分享2.生:我先假设全都是鸡,那么就有24条腿,比实际的腿少了32-24=8条。多的这8条腿就是由于我们把兔当作了鸡,每只兔鸡少算了2条腿,所以用8除以2就得到了兔的只数,兔是4只,鸡只有8只。师:大家听懂这个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