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半截蜡烛》经典教案《半截蜡烛》经典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险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险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的提示,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险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险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3、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4、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的提示,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3、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二、初读感知1、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2、通过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三、检查生词的掌握情况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确,特别强调“烛”、“诺”、“遭”“盯”“琳”等字的读音。2、提醒字形:你认为哪些字需要我们在书写时特别留心?3、描红、临写3个你认为易写错的生字。四、理清课文脉络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险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2、提供句式:当__________________,(谁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以上回答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五、学习第一段。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太理解的词语。2、学生质疑词义。3、老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4、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下载后可任意编辑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画上着重号。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指名朗读,齐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讨论沟通:⑴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⑵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⑶办法巧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险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险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5、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6、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的提示,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准备:一、听写生词。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1、学生深化读文,弄清故事情节。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用向上的斜线表示危机出现,向下的斜线表示危机过去。学生初画:再教育适应的位置加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危机出现、过去的原因,可以吗?学生补充文字:燃吹燃端回拿点熄重走夺上楼图上好像还差点什么,再补上半截蜡烛就显得更清楚了,怎么画呢?(注意画出蜡烛长短、烛焰的变化。)燃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