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敢问路在何方VIP免费

敢问路在何方_第1页
1/3
敢问路在何方_第2页
2/3
敢问路在何方_第3页
3/3
正视问题走特色发展之路——读《吾国教育病理》后感时间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在不断的向前行驶,在我们看到了中国在不断的走向富强和进步的同时,也看到中国在进步过程中慢慢呈现出的一些问题,现在看来,教育问题首当其冲!确实,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几乎全民都在焦虑,人人都在抱怨。郑也夫教授在《吾国教育病理》中谈及教育问题从诸多视角,说出惊世骇俗的道理,直指中国教育的病因,直陈其解决之道,言辞犀利,一针见血,穷根问底,论据详实。郑教授认为: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只因为复习太多!学生在花大量的时间领教学习沉闷,不可能有激情。现在学校太“千校一面”,社会教育大管理者要放权,只有多样化才能“不拘一格降人才”。当我们提到教育问题时,也时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何中国学生创新能力不比国外的学生;为何中国的中小学生负担如此之重;为何多数大学生深入浅出?中国式教育所引发的深思还远不止这些,敢问中国教育之路在何方?郑也夫教授对中国教育的评价是“非常糟糕”。他说:“我是个体育爱好者,咱们就拿体育举例子吧。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每次开校运会,所有同学都高兴得像过节一样。过多少年了,我们聚会的时候,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跑200米时谁在最后超过了谁。这就是体育的真正目的,让你有兴趣,有热情。教育也是一样的,不是说要去追求高分,而是要培养你的兴趣。可如今的教育呢,搞得大多数人对学习没兴趣——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失败。”回首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小学时,由于儿童缺乏逻辑思考能力,所以我们学习的方式主要以记忆和模仿为主;初中时,我们有了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可是我们面对着升学压力,我们的学习方式依旧是记忆和模仿;当我们踏入高中的门槛,我们却面临更为严峻的高考压力,学校为提高升学率和知名度,通过无假期和繁重的作业量来提高学生成绩,我们每天的学习方式仍然是记忆和模仿;当我们踏进大学殿堂的时候,大多数的我们面对这样自由宽松的环境,都是把学习的想法抛至九霄云外,用放松来缓解压抑了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苦闷和压抑。所以,很多学生来到大学之后都迷失了自我,不知所措!面对着这样一个教学过程,我们不禁反思,为何到了大学这个本该刻苦攻读的殿堂,我们却不会学习了。话又说回来,社会的认可就是这样,每年的中考、高考,有多少个“A”,上了多少个四中、五中,考了多少个一本,就连小学生的家长也是首先看语文、数学、英语考了多少分,甚至有些家长根据学生考分给其奖励。于是乎,学校、教师好像都成了“刽子手”,成为大众声讨的对象。作为基层的学校管理者、教师,我们能做些什么?郑也夫教授认为“素质教育”是伪命题。他认为素质教育提出者认为端正认识——将指导思想从应试转变为素质,并不能解决问题。他认为造成天朝教育现状的是学历军备竞赛,而要改变这一现状,一要分流,二要放权。可现实却总是那么无奈:一、家庭教育的缺失名校、择校热,从何而来?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滋生的“巨无霸”。其直接导致学生累、老师也累。当今家庭教育的缺失不是缺少爱而是“过度的教育”、“过多的爱”,这也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后遗症(还好,我们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希望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孩子少了,输不起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造成做父母的,甚至整个教育界,在教育上“拔苗助长”。大多数的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进一个好初中,进好初中就是为了要考好中考然后进一个好高中,进好高中又是为了进好大学,进好大学就是为了以后有一份好工作。郑教授认为:我们的教育竞争,搞“军备竞赛”,竞争惨烈,这里面很大的原因就是家长在背后作为推手。家长为了圆自己的梦,不考虑孩子的愿望、兴趣、潜力,把孩子往前推,推到他受高端的教育,完全不考虑孩子的特长、兴趣,他以为是为孩子,其实完全是为他自己。家庭教育要把做人的教育放在首位,然而现在的家庭教育,要么放任自由,要么片面追求孩子学习成绩,本末倒置。只有家庭教育的主体归位,改进教育方法,抓住教育内容,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才能真正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即便学校通过不同形式(家长培训、走访)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敢问路在何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