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感想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感悟12级药学一班李智真的很幸运可以选修此课程,因为一直都对养生健康生活有所憧憬,所以就很希望可以有机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懂得了很多,下面就来谈谈我的感受。养生,亦称摄生,是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而中医营养学这门课,更是研究和阐释人类生命发生和发展规律,进而启发人们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一门实用科学。早在孔孟、老庄学说及《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养生之道的记载,论述详细,历代名医著作也有论及。由此可见我国的养生之道,源远流长,是我国的文化精华。在当下的社会,随着各种疾病的日益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也都在寻求治病养生之道,所以中医养生学还是非常受欢迎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渐渐摆脱了贫穷,疾病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所谓的“现代文明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肥胖病、癌症、中风、糖尿病、痛风、老年性痴呆、骨质疏松等等。其实人们一直追求的健康,我想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身体方面;二、精神方面;三、社会生活方面。只有达到这三方面的综合,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健康。在身体方面,一般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可以达到。饮食养生,即按照中医理论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养生法。食物是供给机体营养物质的源泉,是维持饮食人体生长、发育,完成各种生理功能,保证生命生存的不可或缺的条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从而使得人体顺应四季气候变化,进行相适应的养生方法。四季饮食养生便是在这种第1页共4页思路下通过四季不同的季节性质,选择不同的饮食,调理身体机能平衡,适应气候保持身体健康。通过良好的饮食调节,人的身体机能能够更好地适应外在的变化,从而很好地做到预防疾病的好处。总体上饮食的作用主要就是补充营养,人体精气神的物质基础,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抗老防衰。比如说,豆制品必须每天都吃,核桃、瓜子之类的坚果不宜吃很多(一天1~2个),人在35岁以后要注意饮食,尽量遵循“宁吃两条腿的不吃四条腿的,宁吃海里的不吃河里的”原则和离生物属性越远越好的进食原则·····食物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养生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促使我们在这方面合理安排饮食,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可以使气血充足,五脏六腑功能旺盛。因而,新陈代谢功能活跃,生命力强,适应自然界变化的应变能力强,1中医养生学抵御疾病的力量强。饮食既是补充营养,又可调整阴阳平衡。此外,饮食调摄还是长寿之道的重要环节,利用饮食营养达到抗衰防老、延年益寿的目的,一直是历代医家十分重视的问题。据研究表明,一个健康人的寿命可达120岁,由此可知如今的养生之道是极其重要。中医认为:精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精藏于肾,而养于五脏,精气足则胃气胜,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此乃益寿、抗衰之关键。因此,在进食时选用具有补精益气、滋肾强身作用的食品。在传统的中医饮食养生法中,有丰富的调养经验和方法,在食品选择上,有谷类、肉类、蔬菜等等;在饮食调配上,则有软食、硬食、饮料、菜肴、点心等,只要调配有方,用之得当,不仅有强身健体之效,而且可以收到治疗效果。在精神方面的话,老子的思想——“道法自然”,是养生的根本原则。“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要尽量使自己的心灵摒弃一切杂念,净化自身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第2页共4页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放下所谓的功名利禄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养生学强调“形神合一”,即人的机体与自我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相结合,完善自我,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精神高度,达到真正的养身之道。然而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竞争不得不促使大多数人拼搏奋斗,一颗年轻的心最后疲惫不堪,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