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中考科学试题汇编——金属的化学性质-1-/27华师版中考科学试题汇编——金属的化学性质(有答案)一、单选题1.(2017?杭州)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制取金属钡:2Al+4BaO3Ba↑+Ba(AlO2)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铝能被吸引B.生成物Ba(AlO2)2属于氧化物C.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2.(2017?杭州)在试管中放入一根镁条(已除去氧化膜),往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浸没镁条,观察到如下现象:①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一层疏松的固体物质,经检验发现生成的固体物质中单质银;②镁条表面有明显的气泡现象,经检验发现气泡中有氢气。对于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B.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C.镁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只发生2AgNO3+Mg=Mg(NO3)2+2AgD.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化学活动性强3.(2016?宁波)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将镁逐渐加入甲烧杯,铁逐渐加入乙烧杯,测量加入的金属质量m和相应的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m,画出△M﹣m曲线oac和obc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1:m2=3:7B.m1﹣△M1<m2﹣△M2C.曲线oac表示的是甲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D.当乙烧杯内加入铁的质量为m1时,溶液中溶质不止一种4.(2016?杭州)下列有关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合理的是()A.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得到电子B.反应物钠由分子构成,生成物氯化钠由离子构成C.钠能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钠与家庭中食用的氯化钠化学性质不同华师版中考科学试题汇编——金属的化学性质-2-/275.(2016?杭州)向一定质量的甲中连续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关系,符合如图曲线表示的是()甲乙A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B稀盐酸碳酸钙粉末C稀盐酸锌粒D硝酸银溶液铜粉A.AB.BC.CD.D6.(2014·湖州)某电镀厂的电镀液中含有金盐,为了回收其中的金元素,技术人员制作了如图的“吸金球”。“吸金球”是装入一些“吸金”物质的纱袋。把“吸金球”浸入电镀液,能“吸”出盐溶液中的金。据上所述,“吸金球”中的“吸金”物质可能是()A.活性炭(C)B.磁石(主要成分是Fe3O4)C.铁屑(Fe)D.胆矾(CuSO4.5H2O)7.(2015?衢州)如图为小柯做的创新实验: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逐渐变黑,电子台秤读数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2═CuOB.加热过程中,玻璃管内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C.加热过程中,铜丝的质量保持不变D.硬质玻璃管内物质在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8.(2015?杭州)用三块相同的铝片(均已去除氧化膜)进行如下实验。实验1:取第一块铝片,放入稀硫酸中,有明显的现象实验2:取第二块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华师版中考科学试题汇编——金属的化学性质-3-/27实验3:取第三块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的现象实验4:将实验3中的铝片取出,洗净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实验1中可以观察到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B.由实验2可以得出金属铝比铜活泼C.铝片与浓硫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D.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差别9.(2015?宁波)将红色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加热,铜丝表面变为黑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铜B.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铜发生了还原反应C.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会出现蓝色D.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酒精中,铜丝变回红色10.(2015?绍兴)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乙既能与甲反应又能与丙反应的是()选项物质甲物质乙物质丙AHClZnAgClBH2SO4Fe2O3NaClCBa(OH)2Na2CO3CaCl2DH2SO4Ba(OH)2NaClA.AB.BC.CD.D11.(2012·宁波)为提纯下列物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序号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分离方法A氯化钠固体(碳酸钠)稀盐酸蒸发结晶B氯化铜溶液(氯化锌)金属铜过滤C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洗气D二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