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学习心得体会《一分布置九分落实》心得体会狠抓落实、善抓落实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做到这些,就不能停留在理论上、口号上,而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理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使中央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推进改革发展的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一件一件地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惠及群众。只有这样,才是真正践行了科学发展观。狠抓落实、善抓落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强调: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落到实处。事实证明,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取得的成就都是狠抓落实善抓落实的结果,存在的许多不足是抓而不实的后果。只要问问身边群众,群众最盼望最满意的就是干部狠抓落实、真抓实干,最不满意、最有意见的就是干部华而不实。人们经常用两句俗话“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只听雷声、不见下雨”来讽喻一些领导干部落实政策不力、改善民生不力、反腐倡廉不力、联系群众感情不力、化解社会矛盾不力。从现状看,个别地方确实还存在形式主义现象,上级好政策、好决策到群众面前变了样;少数领导干部不重视抓落实,不愿意抓落实,不敢抓落实,也不善于抓落实,遇到发展难题、社会矛盾绕道走。不狠抓落实、不善于抓落实完全背离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是吃透精神抓落实。狠抓落实、善抓落实务必做到正确把握中央以及省委精神、决策、措施不走样。习近平同志在会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穿到抓落实之中,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握住这一点,就把握住了抓落实的根本”。当前,一些地方把抓落实的落脚点不放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而是追求表面政绩,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1工程”、“政绩工程”,群众很反感。更有一些地方不顾群众的生活感受,无视中央严格控制的高消耗、重污染发展项目的禁令,明目张胆违第1页共4页反土地管理法规,工程先上马后申报……笔者以为,习近平同志说的很清楚,求发展、抓落实,绝不是乱发展,盲发展,不是背离人民意愿、损坏人民利益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吃透精神,狠抓落实才不会偏离科学发展方向。二是统一认识抓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统一认识是抓好落实的前提,只有认识统一,目标才会明确,行动的步伐才能做到一致,才能集中党员干部以及广大群众的力量。比如,落实建设保障房问题,对于这样改善民生、调节好房地产市场的好事,中央与各地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地方领导干部就不能因为部门利益,也不能因为个人成见问题给落实建设保障房带来阻力,就要同心同德,协调一致,形成狠抓落实的合力了,落实建设保障房问题是这样,落实教育、卫生改革等等工作也是这样。三是突出重点抓落实。抓落实,要有具体落实方向,并不是眉毛胡子一起抓,也不是捡芝麻丢西瓜,要围绕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抓落实,现在很多地方官员也很讲究这一点,譬如,要推动地方十大、二十大民生工程,笔者以为,当重点工作一确定,就要不遗余力抓落实,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落实民生工程会涉及到千家万户群众的利益,落实难度很大,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矛盾,遇到矛盾怎么办,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应该具有的根本态度是,不要怕遇到矛盾和问题,而要敢于正视矛盾和问题;不要绕开矛盾和问题走,而要同群众一道千方百计地去求得矛盾和问题的及时正确解决。笔者以为,只有尊重群众意愿,珍惜民力民智,同群众一道千方百计地去求得矛盾和问题的及时正确解决,民生工程才不会变成群众伤心工程。重点工作落实好,就能以点带面带动全局工作的突破。四是久久为功抓落实。事物在不断变化,科技不断在创新,人们的观念在不断更新,地方领导干部要从实际出发,开展工作应该有新气象、新突破,不能墨守成规,用新思维处理社会问题,但是有一些干部不从实际出发,认为不搞一些“新套套”,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创新精神,不足以体现自己开拓进取。有些地方,年年钱没少花,汗没少流,事情却半途而废,落实第2页共4页不力,群众也不满意,而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