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及氮的化合物一.氮气(1)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氮气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N≡N高三化学一轮复习(2)化学性质: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毒性密度水溶性NO无味有毒比空气稍大NO2刺激性气味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与水反应无色红棕色有毒不溶于水(2)化学性质:①NO与O2反应:;②NO2与H2O反应:。[思考·感悟]2.实验室如何收集NO和NO2?[提示]用排水法收集NO,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2。2NO+O2===2NO3NO2+H2O===2HNO3+NO自学检测写出下列电子式或化学方程式。①NH3的电子式_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化学方程式②氯化铵和氢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一水合氨加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浓盐酸产生白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氯化铵加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⑥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产生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下列电子式或化学方程式。①NH3的电子式_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化学方程式②氯化铵和氢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一水合氨加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浓盐酸产生白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氯化铵加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⑥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产生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物理性质氨气是色气味的气体,液化可作制冷剂,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体积的氨气。2.分子结构电子式:,氨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型。是(极性或非极性)分子,氨气易溶于水可用原理和氨分子与水分子间形成了来解释。无无刺激性刺激性易易700700极性极性相似相溶相似相溶氢键氢键三角锥三角锥喷泉实验喷泉实验三.氨气形成喷泉最根本的原因是瓶内外存在压强差。喷泉实验喷泉实验1.形成喷泉的原理1.形成喷泉的原理2.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2.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①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②气体要充满烧瓶;③烧瓶不能漏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①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②气体要充满烧瓶;③烧瓶不能漏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3.常见的喷泉实验装置3.常见的喷泉实验装置使气体溶于水、热敷、生成气体、发生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等使气体溶于水、热敷、生成气体、发生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等考点突破【例1】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Ⅰ“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Ⅱ“”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打开a、b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b活塞)先打开a、b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b活塞)烧瓶Ⅱ导管口处产生白烟烧瓶Ⅱ导管口处产生白烟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打开a活塞,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c活塞),片刻后,关闭a,然后打开b活塞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打开a活塞,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c活塞),片刻后,关闭a,然后打开b活塞考点突破氨气的性质氨气的性质综合考察氨气的性质,如氨气和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氨水的性质等。综合考察氨气的性质,如氨气和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氨水的性质等。如下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浓盐酸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B浓硫酸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