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走向生活》教案《走向生活》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3.练习收集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可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回答。他究竟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总统夫人又是怎样回答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走向生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2.从文中找出我提出的问题及总统夫人的回答。三、分小组学习1.读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罗斯福夫人为什么要那样回答?她的话在科宁斯身上起了怎样的作用?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想。2.组内沟通。3.集体研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老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题目走向生活的真正含义,深化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四、总结结合自身谈学习感受。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请写出你的座右铭。附:板书设计9走向生活→广交朋友→增添欢乐教案点评:老师先让学生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通过读、想、画、写、议,自主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谈感想。对于含义较深刻的句子,老师适当予以点拨,帮助学生理解,使其深化认识和理解。探究活动:当一次小记者,采访校长,老师或社会名人,采访前注意收集资料,作好准备。然后把自己采访的过程写下来。《走向生活》教案2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条文罗斯福夫人的过程,懂得走向生活,广交朋友,才能为生活给予价值,增添欢乐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读课文,作者向罗斯福夫人提出的是什么问题?罗斯福夫人又是怎样回答的?2、根据事情进展顺序,这篇文章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三、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四、检查自学情况1、文章的第一部分讲了哪些内容?1)作者当时的身份。“初出茅庐”产什么意思?2)当得知让自己去采访前总统夫人的时候,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什么是“非分之想”?2、当责任编辑肯定了这件事以后,作者是怎样做的?“功成名就”是什么意思?“成竹在胸”是什么意思?五、巩固练习1、抄写四个字的词语。2、朗读课文第一、二部分。第二课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全班讨论1、整个采访过程是哪几个自然段?2、作者看到的罗斯福夫人什么样?“魁梧”是什么意思?“敏锐”是什么意思?“不可磨灭”是什么意思?3、“我”率先抛出的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是什么?“我”预想的答案是什么?4、什么是“始料未及”?5、罗斯福夫人为什么选中了作者呢?你怎样理解罗斯福夫人的这番话呢?6、对罗斯福夫人的采访作者有什么收获?什么是“座右铭”?二、总结课文1、罗斯福夫人是怎样的一个人?2、这篇文章让我们懂得了什么?三、巩固练习1、抄写课文中四字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决定:初出茅庐采访准备:扎进寻觅吮吸迫不及待采访:走向生活广交朋友收获:获奖座右铭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走向生活》教案3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3练习收集有关的资料。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老师的指导或帮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一了解故事更改,学习“采访前”的课文内容。1说说课文描述了怎样一个故事?2介绍关于埃利诺·罗斯福的资料。3读一读课文的1~8小节,然后尝试着描述一下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如何?他作了哪些准备?1用汪国真的人生格言揭开本节课学习的序幕。2在学生沟通资料的同时,老师相机疏通、点拨、做适当的补充说明,以便使资料的沟通更简洁、通俗。3相机指导,以求学生能领悟到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1出示课题。2投影出示学习要求:读一读课文的1~8小节,然后尝试着描述一下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如何?他作了哪些准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模拟采访,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1沟通初次见面,罗斯福夫人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