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框题灿烂的中华文化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不可以说是汉族的)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以及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印度的婆罗门文化极其辉煌,可创造文化的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直到17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或由于地震、洪水、瘟疫、灾荒,或是由于异族的入侵,或是由于内部的动乱,这些古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的文明。唯有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地位:影响: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国时,廉颇为赵国大将,蔺相如后来居上,廉颇不服,想羞辱蔺相如,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处处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至蔺相如门谢罪。两人遂为刎颈之交。负荆请罪苏武牧羊公元前100年,中郎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因其副使张胜参加匈奴内部的斗争而受牵连被囚禁。匈奴单于派人劝苏武投降,誓死不屈。匈奴又采取各种手段,迫苏武就范未成,将苏武流放至荒无人烟的北海牧羊。身陷绝境的苏武以草根野鼠为食,面对南天,怀念祖国,强烈的爱国信念,使他顽强地与困境抗争。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白发苍苍的苏武被遣回朝。苏武经磨难而不屈,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心,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秦朝的商鞅,“徙木为信”,“谁把那木头从城的南门移到城的北门就给予重赏(10金)”,人们都表示怀疑,这时,一个年轻人将所立之木搬到北城门,商鞅果然赏10金。因为他讲诚信,取得了国人的信任,从而使变法得以成功。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表现表现内容内容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敬业乐群、公而忘私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爱国情操爱国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崇高志趣崇高志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昂扬锐气昂扬锐气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浩然正气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屈…………广阔胸襟广阔胸襟厚德载物、道济天下厚德载物、道济天下………………英雄气概英雄气概奋不顾身、舍生取义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为政风范为政风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华美德的传承与发扬南京路上好八连•过去的“三件宝”现在的“新三件”•过去提倡的“五个一”现在提倡的“五个一点”体现了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体现了什么?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文化活动: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苏武牧羊》走进北大百年讲堂并在全国巡演;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河南省美德少年”表彰活动。名胜古迹:洛阳白马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