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传统节日热爱祖国文化参考讲话大家早上好!非常荣幸能在升旗仪式上发言。我发言的主题是“理解传统节日,热爱祖国文化”。一提到传统节日,可能大家一下子就会想到马上到来的端午节。除了端午节,大家还会举出非常多节日。当我们沉醉在这些节日带给我们的欢乐时,却非常少想到这些节日的来源和意义。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聊这个话题,也许以后我们不仅只是在过节,而且能够理解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构成过程,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过程。我国古代节日,多和天文、历法、数学,特别是二十四节气有关,至少能够追溯到先秦时代的《夏小正》、《尚书》。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有关,例如春节的一些风俗;神话故事也为节日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例如七夕节;一些历史人物被给予永久的纪念意义而渗入节日,例如屈原。这使得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和独特性。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定型;到唐代,节日由原来的神奇和严肃型,转为娱乐礼仪型,从此,节日变得愉快喜庆。到了宋代,就如我们历史课上所明白的,节日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极大扩展了社会生活。现在,我国主要传统节日,即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已经纳入国家法定假日序列。这也为我们重新认识传统节日提供了契机。事实上我们对传统节日及其意义理解的并不多。例如马上到来的端午节,许多人只明白“端午”是为纪念屈原而设立,是赛龙舟、吃粽子的节日,却不一定明白,关于古代先民来说,端午依然个辟邪除瘟的日子。驱邪才是端午节最根本的使命,后来才又开展出对古代圣贤屈原、伍子胥、曹娥等的纪念意义。所以,理解这些并不是我们根本的目的,理解是为了继承,也是为了开展。今天在这一个节拍感非常强而且中西交流的现代化时代,传统节日本来意义已经淡化,但却不能因而而被遗忘,更不能由于洋节的传入而被取代。我们应该将传统节日的意义加以延伸,节日方式虽是与亲友团聚或玩耍,但却是人间至情得以流露的时刻,我们从中体会到的是亲情、友谊或爱情;纵使身在异地,也会产生那种“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灵诉求——这些也正是传统文化人文关心的表达,祖国文化也因而会散发出更诱人的魅力。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