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袁晶《登高》3VIP免费

袁晶《登高》3_第1页
1/15
袁晶《登高》3_第2页
2/15
袁晶《登高》3_第3页
3/15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登高杜甫创作背景•安史之乱已结束几年。吐蕃入境,藩镇割据。•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国家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等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诵读前两联,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表达的情感?再读诗歌•作者如何融情入景?在这两联中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再读诗歌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他又在做什么?结合全诗概括诗人形象?小结诗歌•诗歌中那一联可以概括主题?切行切思•从杜甫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天真、自然,有着顽强的精神,不屈的意志,对生命执着,充满力量有担当的人。•“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概括景物的特征?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苦恨——诗中反映的虽是诗人万里作客、衰年多病的个人遭遇,但读者却可从中窥见战乱时代广大人民的苦难。•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借酒浇愁/因病戒酒,悲情更难以排遣比较《秋兴》与《登高》•感情基调——很浓的悲秋情结。•结构处置——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顺理成章,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用词造句上——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两诗又有许多不同点,比如在感情基调上《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壮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写登高所见所闻•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风急——凄寒•天高——辽远/内心很孤单渺小•猿啸哀——叫声凄哀,闻者欲哭,悲情顿生•鸟飞回——“飘飘何所似?大地一沙鸥。”暮年漂泊的悲苦境况的真实写照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由树及人。看到落叶飘零,想自己已到生命的晚秋,有生命短暂之感。•长江——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无边、不尽——透出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仰望/俯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袁晶《登高》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