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感悟悟情明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执教张应芳[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材分析]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本文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表达主题,语言清新,含义深刻。[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方法目标:创设“爱”的情境,切入语言品读,感受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对儿子的拳拳爱心。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诵读感悟之趣,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感悟课文,体会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及高尔基对儿子的拳拳爱心。[教学难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含义,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给予”的内涵,深刻领会“给予”是一种快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1、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文中写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哪一段总写了高尔基与儿子的关系?(3)用一个字来概括高尔基父子之间的关系。(爱)[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脉络,把握主要内容;以读代讲第一段,抓住“爱”字突出高尔基与儿子的关系,为理解下面两件事作好铺垫。]二、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1、默读2——5自然段,找出具体写儿子栽花,父亲赏花的词句,并作记号。2、指名读写儿子栽花的段(2、3自然段)。3、高尔基的儿子爱父亲吗?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4、生交流找到的词句。5、指导读。6、说话练习: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他望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出示图片,欣赏儿子栽种的花,指导练习说话,指导感情朗读。8、指导读高尔基赏花的句子,体会他赏花时的心情。9、小结这一部分。10、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设计了自读品味,想象情境,指导说话,情感朗读,帮助学生深入文本体验情感,使学生受到父爱子、子爱父这种美好亲情的感染,获得传统美德的熏陶,同时又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创造语言,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三、品读“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1、过渡。2、高尔基给儿子的信都写了些什么呢?听课文范读(7-----9自然段)。3、自读信的内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圈画出来,并作批注。4、小组合作:(1)小组内交流对感受最深的句子的理解。(2)有疑难之处在小组内提出,讨论解决。5、教师提出重点问题,师生共同探讨。(1)文中7、8两段中都出现了“美好的东西”,含义一样吗?(2)花明明种在庭院里,高尔基为什么说是在“岛上”留下鲜花?(3)怎样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6、结合实际谈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7、高尔基给儿子写信的目的是什么,他希望儿子做怎样的人?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设计,融自读品味、小组合作、师生探讨、理解重点词句于感情朗读之中,使学生充分理解了文本,感悟了信的内涵,感受到高尔基对儿子的拳拳爱心,明白了“给予是一种快乐”的道理,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四、迁移练习,体验父子情深1、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信时会说些什么?试着写一写。2、交流。[设计意图:在引起学生强烈情感共鸣时,恰到好处地将语言训练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结合在一起,给学生抒写心声的契机,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真正触及心灵。]五、回顾全文,升华感情六、作业超市[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树立了大语文观;同时,作业超市的设计,体现了作业布置的多元化和层次性,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将情感体验、阅读积累与语言表达的练习有机结合起来。]板书设计:高尔基和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