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通气会上的讲话最近,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国要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力争用十年时间解决全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会议指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对于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会议要求各级政府要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摆到优先位置,加快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让农民群众早日喝上干净水。为了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步伐,今年中央已经安排了四十亿元投资,比去年翻了一番,今后的投资力度还会更大。这对我们来讲,既是盼望多年的机遇,同时也是更大的责任,更重的担子。如何把这件实事办实、好事办好,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今天把各位厅长请来,就是想集思广益,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供大家讨论参考。一、充分认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再加上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许多地方农村饮水困难或饮水安全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进行了不懈努力,到*年底,全国已累计解决了3亿多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或基本安全人口已经达到6.2亿人。尤其是“十五”期间,国家大幅度增加了对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投资,五年间共投入223亿元,其中中央安排投资117亿元,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106亿元,解决了6700万人的饮水问题,全国饮水不安全人口从*年的3.79亿降低到*年底的3.12亿,达到了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所需要的进程。但是,目前一些农村地区饮水不安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第1页共11页不少地方供水方式落后,局部地区饮用水严重不足,全国农村仍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饮水安全问题,多次做出批示和指示。胡锦涛总书记批示:“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用两年时间解决212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目前投资计划已经全部下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基础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虫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提出“十一五”时期“解决1亿农村居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和血吸虫病区、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问题。”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将原定“十一五”时期解决1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提高到1.6亿人,这样,“十一五”前四年就可以解决1.28亿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上“十五”期间的6700万人,2001-2009年9年时间可以解决1.95亿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占*年3.79亿饮水不安全人数的51%,也就是说,联合国千年宣言提出的在2015年年底前使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降低一半的目标,中国政府将提前在2009年实现。近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对农民群众的关心,也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决心,这对我们从事水利工作的同志来讲,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它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第2页共11页二、进一步明确目标,突出重点,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