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流程图编制单位:生产技术处编制:杜素艳审核:孙树好批准:宫伟军版本:E1批准:2008—06—20发布:2008—06—20实施:2008—07—011目的和范围为充分辨识公司生产、科研和销售等过程中的危险源,正确评价风险,合理确定风险等级,并选择控制手段,特制定本程序。本程序规定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范围、方法及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的内容和要求。本程序适用公司相关部门和各所属单位。2引用标准2.1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2.2Q/SY1002.1-2007《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1部分:要求》3职责3.1公司生产技术处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更新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保持和实施本程序。辨识范围时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评价要求控制措施策划评价方法危险源更新结束辨识方法辨识要求观察法和调查表法《危险源调查及其风险评价表》直接判断法和矩阵分析《危险源及其风险评价标准表》《中高度危险源清单》定期或不定期覆盖所有活动考虑直接和潜在的影响考虑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3.2各所属单位安全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工作并实施风险控制及削减措施。3.3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确认公司和公司所属单位中、高度危险源。3.4公司及各所属单位各部门负责配合主管部门做好危险源辨识评价工作,并负责本处室部门的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管理工作。4管理内容与要求4.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必须覆盖公司所有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各个方面。应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覆盖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并包括所有人员(包括外来人员)的活动、所有作业场所的设施(包括外来设备、设施)。4.1.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时机新、改、扩建装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即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竣工验收阶段应进行劳动安全评价和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新、改、扩建装置(包括监视和测量装置、研究用装置)在试运行前及投用后一年内应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大型或复杂的施工作业在施工前应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装置(包括监视和测量装置、研究用装置)发生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设备老化、工艺改变、原材料变化时,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根据公司实际和员工的素质情况主要采用现场观察法和调查表法。生产技术处根据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要求,组织专业管理部门编制危险源调查表,公司各部门和各所属单位按照下发的危险源调查表,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由熟悉工艺、设备和安全环保知识人员组成辨识评价小组,对本单位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填写《危险源调查及风险评价表》。公司及各所属单位主管部门负责对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形成本单位危险源清单。,必要时进行现场核实。4.2风险评价主要采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为:直接判断法和矩阵分析法;,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为中度或高度风险:a)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存在明显缺陷的;b)曾经发生过事故,至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c)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风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按以上方法将直接判断出的危险源,视导致风险的程度确定为中度或高度风险,登记到《中高度危险源清单》中,剩余的不能直接判断的危险源采用矩阵分析法对风险进行评价分级,详细评价标准见附表《危险源风险评价矩阵图》。4.3风险控制措施策划,针对普遍性且需要投入较大人力物力改进的高度危险源编制管理方案,报公司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审批后组织实施。4.4危险源更新4.4.1发生下列情况时,公司生产技术处应组织进行危险源和中高度危险源的重新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工作:与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重大变更时;公司产品结构、生产工艺及设备发生重大变化时;遇到紧急、特殊情况时;管理评审要求时;发生其他重大变化时。4.4.2公司及各所属单位每年至少一次对其辨识的危险源和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确认并更新。4.4.3各所属单位发现有新的危险源出现时,应及时增加予以评价,采取对应的控制措施,确定为中高度危险源时,应及时上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