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基本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意思,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和经过。提升目标:学会作者运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写。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虚词、古今异义词语的意思和词语一词多义的用法。教学难点:学会作者运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写。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一、默一默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鸿鹄()闾()左谪戍()当行()度已失期()以数谏()罾()陈胜王()忿恚()()笞()蕲()铚()酂()拓()谯()二、读一读老师范读,学生自读,齐读,初步感知,培养文言语感。三、想一想1.对照书下注解,翻译第1、2段,了解文章大意。2.请问陈涉起义的原因。3.课堂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四、练一练翻译下列句子。1、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5、天下苦秦久矣。6、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7、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陈涉世家(第二课时)一、默一默检查上节课所学文言字词意。二、读一读1.朗读课文,合作翻译第3段,了解文章大意。2.重点句的强调。(1)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2)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三、想一想1.再次朗读课文第三段,理清陈涉起义的原因和经过。2.课堂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3.分析人物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的传记最为出色,他在生动而利索的叙述历史事件中,更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读课文,从起义事件中搜集一些信息,尤其是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解读陈胜这个人物。预设:①苟富贵,无相忘。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格式:我认为陈胜是个()的人,从()可以看出。四、练一练默写第2、3段中要求背诵部分。陈涉世家(第三课时)一、默一默解释加点字:⑴吴广素爱人()⑵忿恚尉()⑶尉果笞广()⑷并杀两尉()⑸借弟令毋斩()()()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⑺为坛而盟()⑻比至陈()⑼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⑽社稷()⑾皆刑其长吏()⑿将军身被坚执锐()二、读一读速读课文,画出下列相应语句:1.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2.陈胜为起义作的那些舆论准备?3.发动起义的策略是什么?三、想一想1.课堂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内容、结构、主旨、手法等)四、练一练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注释】①楮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既加之以刑皆刑其长吏B读书不辍辍耕之垄上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不能指其一端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怅恨久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3.细读短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