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区学校年级小学语文导学案课题:1、观潮课型:阅读课课时:2课时(具体课时任务:第1课时(导学、独学、对学、群学);第2课时(预展、大展示、评学)学习目标:1、我能读写本课生字新词。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2、我能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了解钱塘江大潮的过程,感受它是名符其实的“天下奇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3、我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积累运用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重难点:1、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2、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激情激趣导入目标独立思考个体探究分享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启发探究随堂笔记导学引航目的、方法、时间独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重点摘记成果记录规律总结走进文本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内容:走进文本,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学法:1、初读课文,我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全文,正确写出带点字的读音并提醒易错字:笼罩()薄()雾大堤()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提醒易错字:2、再读课文,我能正确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与大家分享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屹立:。方法:()人声鼎沸:。方法:()山崩地裂:。方法:()():。方法:()3、三读课文,我知道全文主要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是“”,由()及()地描写了“潮来、潮来、潮来”的壮观景象。4、我能在文中用“——”标出描写大潮声音的词句;用“~~~~~”标出描写描写大潮形状和气势的词句。5、我能提出难以理解或觉得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对学(检查落实独学任务)检测:1、互读:对子互读课文。2、互查:对子用红笔互批独学1、2、3题。3、暴露易错点。群学(突破重难点)合作研讨:1、思考:钱塘江大潮“奇”在哪里?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第3、4自然段中,对潮来时的过程描写非常精彩。结合独学第4题,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是哪些,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3、文中不仅细致生动描写了大潮,还写了“人”的神态、动作。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妙处?预展:针对展示方案,分组思考展示方式及预展。展示主题: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丰富积累方案一:掌握字词,夯实基础建议:认读、听写易错的生字、词语。方案二: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建议:1、读一读:结合边读边想象画面、利用插图、品评盛赞江潮的名诗句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一品:结合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江潮来时的“奇”。如:填空、比较、模仿等方式。3、看一看:观看图片、视频片段,结合想象,感受江潮的奇美。4、悟一悟:结合资料袋等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方案三:丰富积累,拓展延伸建议:5、辨一辨:结合观潮人的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他们的心情,感受文中使用的衬托写法。6、赏一赏:介绍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图片、视频,试着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表达自己的情感。……借用资源感受文本内容:借用资源,感受文本学法:6、我要利用网络搜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视频,以及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然后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感受大潮的美。7、我能通过阅读资料袋、听他人讲述等方法,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丰富积累拓展延伸内容:丰富积累,拓展延伸学法:8、我能挑选文中优美的词句,用()标注出来。9、我能搜集介绍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图片、视频等读一读,看一看,听一听。当堂测评分层达标落实基础★1、我能给形近字组词称()蒙()沸()()秤()豪()拂()()2、我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3、4自然段。发展能力★★3、《观潮》三、四自然段写的是()的情景。作者按照从()到()的顺序,既写了看到的大潮的()、(),又写了听到的大潮的(),还写了由看到的听到的而()到的,另外,还写了看潮的()。这样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钱塘潮的()。提升素养★★★4、文中词句丰富而优美,比一比,谁积累得多,仿写得具体形象:四字词语:使用打比方的句子:仿写:5*小小解说员建议:以课文为蓝本,以插图为依托,进行观潮现场直播,按照课文描写的顺序,进行创造性复述讲解。加油哦,大胆试一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