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对小学数学学生互助学习的几点看法[摘要]现在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间的交往互动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工协作,交流讨论,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即合作式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学生互助学习置于非常突出的位置,并把"学习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作为目标之一。学生互助学习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接受并用于教学实践。[关键词]生生互助互助学习互助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由于它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并能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故而很快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加拿大、德国、荷兰、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尼日利亚、中国等国的中小学乃至大学都有把互助学习作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什么是互助学习?有几种富有代表性的观点:我国山东教科所所长—王坦认为:“互助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学生互助学习的目的都是通过合作学习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同时在学生互助学习在合作过程中,根据目标主动探索,自由地展开交流与学习;学生互助学习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大胆创新,经过学生亲身体验,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潜能;学生互助学习有成功喜悦的同时找到自己的不足,在合作学习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学生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接纳别人,在互助学习中共同发展,为将来与人共事奠定基础。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从现代教育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教学中互动的方式有单向的、双向的、多向的和成员式的。互助学习理论中突出的是多向的互动,强调教学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该教学模式将互动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生生之间关系的拓展上,合作互助学习的倡导者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4心理学研究表明,生生互助的频度和强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互助学习是以生生互助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的体现,强调小组学习,注重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就谈谈对学生互助学习的几点认识。1、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里,往往都是“一杆到底”,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宰,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了无生趣,特别是在当前教学改革的情况下,生生互助的研究更显得尤其必要。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生乐于参与学习;另外,师生关系也得到很好的改善,这样,师生的距离才会拉1近,学生也会高昂、无拘无束,学生间的互动也能在亲切的、融洽的氛围中进行。2、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合作互助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曾对生生互助的潜在意义发表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教育工作者不能低估课堂上学生—学生相互作用和关系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事实上,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实现的基本关系。”因此,良好的生生互助不仅使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知识量的增加,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融知、情、意、行于一体,增进学生联络感情,达到心理共融和默契,形成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有效地加强学习中的人际互动,学会合作。3、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能够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生关系的和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乐学,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进行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