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题第二阶段总结(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中学历史导学案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从申请立项、确定方案、确立子课题,构想策划、理论学习、前期调查,到现在已经一年时间了,一年中,根据科研内容把科研思想渗透到平时的教学研究活动中,举行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让我们逐渐成长。回想这一年来,虽然忙绿却感觉很充实,在研究中既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遇到了困惑与不解。现将我们开展课题工作以来的情况总结一下。一,召开开题会议,进行开题。2013年1月14日,课题“中学历史导学案教学有效性评价”在阜阳市第四中学召开开题汇报会。阜阳市颍泉区教研室黄芳主任、历史教研室王康主任,以及来自阜阳市城郊中学、阜阳四中的全体成员参加了汇报会。课题组负责人张贤菊详细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课题研究分工、实施方案等相关内容。黄芳主任就课题研究的意义、程序、环节、方法、步骤及其等具体工作提出了详细的建议和要求。二,课题研究进展这一年根据《中学历史导学案教学有效性研究》大课题的统领下,课题组成立了五个子课题。主要有张强、张贤菊负责子课题《“5+30+10”学案导航课堂教学模式下高中历史基础知识有效掌握的研究》;杨萍、张焱负责子课题《阜阳四中课改模式下历史课堂点评有效的研究》;李晓芳、张云霞负责子课题《导学案模式下历史作业批改的有效性研究。三、取得的课题研究成果这一年中,首先我们提升了认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针对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制定备课组教研活动计划,修改使用历史导学案,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在开题立项时,请来教科所老师指导确立子课题;确立课题之后,我们积极参加了实施阶段课题展示课,给教科所专家上了一堂导学案课,为了培养我们历史老师成为学习型教师,我们请来教科所老师为大家作了精彩讲座,等等。其次,学生得到了收获。现在学生由原来的不知提问题,能主动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也有浅显的向有内涵的发展。并且还敢于大胆质疑教材不当之处,教师的作业批改也有了有效的改善。三、课题研究中的困惑一年过去了,课题研究中有收获的同时也有困惑。学生为了问题而问题。部分孩子不是发在内心想了解知识主动质疑,而是为了完成导学案的任务。这样就产生了问题肤浅,没有内涵的现象。使课题研究走形式,达不到预设的效果。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在下面的研究中我会再接再厉,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争取把研究工作做得更系统更扎实,让研究成果为更多学生服务,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提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