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揭示人物心理的方法。2.整体感知人物的命运、态度、性格,结合社会实际,理解小说的主题。3.体会莫泊桑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感受他的匠心独运。●教学重点理解小说从多角度刻画人物的形象,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说的主题。●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自主预习字词。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教师导入】左拉曾经这样评价一个人:“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他所说的这个人就是本文的作者莫泊桑。请看屏幕。【投影展示】作者简介: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与契诃夫、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二、初识人物,梳理情节【提出问题】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这篇小说写了许多人物。其中正面描写着墨最多的是菲利普夫妇。下面,我们以菲利普夫妇为主体,梳理小说主要情节。学生速读课文,梳理小说情节。学生自由发言概括情节内容。【教师明确】课文先写了菲利普夫妇“盼于勒”,之后是“赞于勒”,等他们见于勒后,却又“躲于勒”。“盼于勒”是整个故事的起点,也是故事情节的开端。我们来重点看看菲利普一家为什么热切盼望于勒归来。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于勒回来能给菲利普夫妇一家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所以他们热切盼望他回来。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们的热切盼望?你能具体分析一下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明确】“衣冠整洁”“永不变更”,从一家人的穿着,以及对这句话的重复之多,也能看出对于勒的热切盼望。请同学们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父亲”的这句话,注意强调“竟”“多么”等程度副词,尽量读出这种盼望之情。三、精读文段,人物告白【教师引导】我们从菲利普一家的言谈举止中,深深地感受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热切盼望。十年啊!可是当真见到于勒时,他们又躲开了,这是为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通过以下几点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第一步:读。请同学们精读第20~47段,逐步分析菲利普夫妇的人物性格。第二步:画。请同学们画出描写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人物心理。第三步:写。把菲利普夫妇的言行转换成心理活动,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下来。【教师点拨】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以上要求,分享交流创作成果,可以加上夸张的表情和恰当的动作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成果,并结合自己的内容对人物进行性格分析。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补充订正。【教师小结】从大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虚伪、自私、冷漠、势力、唯利是图等性格特点。【教师点拨】我们一起来回顾分析菲利普夫妇人物性格的过程,小结人物分析的方法。找同学总结,并互相补充。【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以后在读小说时掌握并适时运用这种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四、转换视角,探究主旨【教师点拨】作者塑造菲利普夫妇形象的目的是为了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法国19世纪的社会状况。【投影展示】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莫泊桑通过菲利普夫妇这对小人物展现了社会大现象。反映了19世纪法国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在菲利普夫妇心中的天平上,他们倾向了金钱,漠视了亲情。小说中还有“我”和“于勒”这两个主要人物。他们心中的天平会倾向哪端?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这不难看出以不同的人物为中心,会体会出不同的主旨,当我们站在若瑟夫的角度来看,重点表现了希望人间多一点亲情,多一点爱,并把希望寄托给纯洁的孩子的主旨。当站在于勒的角度上来看时,则能看出小人物的辛酸。五、小练笔想象一下,菲利普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