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经》两首科目:语文编写时间年月日第学期总第课时修改时间:年月日课题24《诗经》两首授课班级年级授课时数课时授课教师班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2.反复朗读,直至成诵。过程方法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情感态度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教法学法1.诵读法2.点拨讨论法3.品读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板书课件设计修改意见作1.大声朗读,背诵全诗。业设计2.预习《蒹葭》,结合注释,串解大意。教学后记武威第四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续页)总第课时教学设计及内容修改意见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有未读文章先有情之效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配乐朗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帐之情。学生听读入境,体味感情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4.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5.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三、美读全诗,重在鉴赏1.教师请同学们谈初读诗歌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2.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3.具体赏析诗歌的美。四、比读全诗,问题探究教师提问:《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风格和表现手法相同吗?全班分为六个组,每两组负担一个方面的鉴赏任务。围绕“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展开讨论交流。其中以一个组为主。另一个组补充、评价。五、课堂小结六、作业1.上网搜集相关信息,看哪些诗篇化用了《蒹葭》的诗句。2.背诵这两首诗,并为一篇写一段赏析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