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川江号子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选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能通过意象解读诗歌;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解读诗歌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生命的律动,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对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保护。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总有些声音让人难忘,总有些生命让人敬畏;总有些声音让人震动,总有些生命让人震撼。今天就让我们去倾听一曲雄浑悲壮的川江号子,去感受川江舟子生命的律动。二、知人论世蔡其矫:福建晋江人,有诗集《回声集》《涛声集》《倾诉》等。本诗写于1958年,诗成之后诗人饱受责难。在当时,诗界几乎都沉迷于对大跃进的乐观歌唱,作者于长江汉水,却听到了另一种属于悲歌的声音,这种声音在当时被认为是异类,但同时也是正直的呼喊。号子由来与类别号子——是有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作演唱、并直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民歌,江河上的船工号子,著名的有“川江船夫号子”“湖南澧水船工号子”甘肃宁夏“黄河推船号子”,河南巩县、三门峡、开封“船工号子”、陕南“汉江船工号子”等,其中以川江号子最具有特色。解读《川江号子》1957年冬天,他来到武汉的长江水利规划办公室,一边任职,一边沿途体验长江及其支流汉江、丹江口建设工地的生活,写下了诸如《丹江口·南津关》《雾中汉水》和《川江号子》等格调不同于前的诗作。川江号子的地位——已经作为河流沿岸的独特的艺术文化走向了世界。三、诵读诗歌,体会基调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2、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品评3、在品评的基础上齐读诗歌从号子声中我们听到了昂扬和慷慨,看到了众人劳作、齐心协力的场面,想到的是对困难的挑战、抗争,是不屈,是倔犟。号子是在沉重的压迫下迸发出的呐喊,是不屈的呼号,倔犟的宣言。明确:本诗感情基调为四、品意象味诗情1、诗歌中用了两类意象——视觉意象和听觉意象。请同学们在诗歌中分别划出这两类意象。2、听觉意象有表现了号子什么特点?3、视觉意象群有呈现的是什么场景?4、诗歌是借助这两类意象来表现川江号子的,听觉意象写号子,视觉意象写号子。而号子始终是为船夫的形象服务的,带给读者以视听的双重震撼。5、听觉意象集中在诗歌的前半部分,视觉意象则集中在诗歌的后半部分。伴随着意象类别变化的还有什么变化呢?五、问题探究1、碎裂人心该怎样理解?2、从诗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一种昂扬,一种奋进,这号子是壮烈的。但诗人为什么说“悲歌的回声在震荡”?3、“生命最凶猛的浪潮”该怎样理解?4、“闪电”“雨点”该怎么理解?5、“沥血歌唱的鸟”指的是什么?六、总结同学们,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川江号子已经荡出了历史舞台。滚滚东去的长江随着三峡水电站的修建,已“高峡出平湖”,奔流不息的金江水在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完工之后,也将失去他昔日的激情。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一群曾经活跃在悬岩上漩涡中的悲情英雄;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一曲充满生命律动的荡气回肠的川江号子。我们欣喜的看到,“川江号子”已经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川江号子》导学案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总有些声音让人难忘,总有些生命让人敬畏;总有些声音让人震动,总有些生命让人震撼。今天就让我们去倾听一曲雄浑悲壮的川江号子,去感受川江舟子生命的律动。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蔡其矫:福建晋江人,有诗集《回声集》《涛声集》《倾诉》等。本诗写于1958年,诗成之后诗人饱受责难。在当时,诗界几乎都沉迷于对大跃进的乐观歌唱,作者于长江汉水,却听到了另一种属于悲歌的声音,这种声音在当时被认为是异类,但同时也是正直的呼喊。三、范读诗歌,体会基调教师范读诗歌,学生体会诗歌节奏和情感基调。明确:本诗感情基调为慷慨而悲壮四、学生齐读,分类意象1、学生先勾划诗歌意象2、分类意象(1)视觉意象:悬岩漩涡浆云树野庙船浪潮作用:直接描写船夫,侧面烘托号子,使人叹息、叹服。(2)听觉意象:呼号回声吆喝长啸作用:描写号子,突出号子的悲壮。(3)总结:两类意象交织在一起,给人以视听的双重震撼。(4)提升:意象能把抽象情感演绎得具体可感,多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