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密度公式.教学难点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密度公式的理解.教具准备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同学们已学会了使用天平,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你面前的天平分别测几个物体的质量.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二、新课教学1.密度的概念由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正比例的关系.且比值是一个定值。[师]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中就用密度(density)表示这种特性.(板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密度的公式、单位[师]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密度的公式应该是什么呢?[生]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密度=[投影]密度的公式:ρ=m/V符号的意义及单位: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1g/cm3=1×103kg/m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1)要理解公式中ρ、m、V的物理意义,记住公式.(2)明确ρ、m、V的关系,同一类物质m和V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类物质的ρ值一般不同.(3)ρ=m/V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一种物质的ρ(密度)值与m及V无关.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三、小结这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密度的问题,首先我们通过一个实验了解了密度的概念,并且了解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同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密度是个常数.密度表示单位体积下某种物质的质量,而密度公式中密度是由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的质量多少或它的体积大小决定的,因此不能说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四、板书设计课后作业:名校名典课后反思:密度作为物质的一种属性,应着重强调。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时本章计算的重点,应加强练习。密度(density)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公式:ρ=m/V单位:kg/m3g/cm31g/cm3=1×10kg/m3物理意义